服裝企業面臨渠道創新
- “得渠道者得天下。”這在我國的許多行業都被奉為至理名言。
“我們的確有技術把這些產品做出來,問題是我們是否有能力把這些產品賣出去,并且賣個好價錢。我們在營銷領域急需補課。”很多紡企老總針對我國紡織服裝業在國際分工的鏈條中所處的制造現狀,無不感慨萬千。
據最新資料顯示,我國由于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和勞動力優勢逐漸喪失等不利因素,絕大部分的訂單已流向印度和巴基斯坦等成本更低的國家。業內專家一致認為,在成本優勢逐步喪失的情況下,我國紡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逐步向技術開發和應用,品牌、市場和營銷網絡推廣轉變。
渠道是我國服裝企業發展的巨大軟肋,我國的一些服裝巨頭們喜歡動輒就宣稱自己在國內擁有數千個銷售網點,但其所有的銷量卻比不上一些國際品牌一兩百個網點的銷售額,這無疑是很尷尬的現實。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我國服裝企業的銷售渠道目前普遍面臨著:管理混亂,客戶群體忠誠度和誠信度不高、終端形象紊亂、價格不統一等問題。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應該如何選擇有效的營銷渠道模式?如何實現營銷渠道的升級以滿足更高階段的發展需求?如何進行營銷渠道的資源整合及深度“精耕”以提高企業渠道價值?
營銷專家沈聞澗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我國服裝企業的當務之急是必須提升企業的整體營銷水平,建立現代化的營銷網絡,加強終端建設,提高市場占有率。
對于廠家而言,渠道創新真正的關鍵,還是雙贏或多贏。以建設完善的渠道為企業營銷的重點,設計專營渠道,借用共享渠道,打造強勢渠道。
在渠道設計方面,可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制定不同的策略。在渠道創新方面,要因地制宜,采取區域代理、廠家直營、股份合作、職能分解、借殼托管等多種方式。通過直銷、代理、零售、超市、專賣店多種形式,建立起疏密有序的市場營銷網絡和市場格局,同時,建立全方位服務體系,各司其政,又相互配合,編織一個結實又靈活的營銷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