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限制對南非紡織品出口
- 中國總理溫家寶22日在訪問南非時承諾中國將主動限制出口到南非市場上的服裝和紡織品數量,這使中國成為第一個與非洲國家主動簽署單邊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研究所副研究員劉乃亞在接受采訪時說:“這一舉措說明中國政府此前提出的‘中非經貿合作互利雙贏’的承諾已經落到實處,此前沒有任何國家同非洲主動簽訂單邊優惠的貿易協定。”
中國商務部尚沒有就“主動設限”的具體措施作出答復。專家認為,根據中國去年制定的對歐盟和美國紡織品出口限制措施,出口許可證、限定年出口增長速度有可能是此次“主動設限”的重要內容。此外,中方還可能承諾采取有效措施鼓勵中國企業參資入股,從資金和技術上扶植南非當地企業發展紡織行業。
劉乃亞強調,中南兩國政府在解決紡織品貿易爭端方面互有“默契”。他說,為了避免同中國正面沖突,南非政府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已出臺政策鼓勵本國企業發展高端紡織品。中國政府此次主動規范紡織品出口的目的也是為了顧及貿易伙伴國的經濟利益。
鑒于中國同南非就紡織品的貿易摩擦是中國與非洲貿易摩擦的主要方面,專家認為,中國同南非就紡織品出口簽訂自動設限協議客觀上為中國解決同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糾紛提供了借鑒。
官方統計顯示,2006年以來,中國出口產品遭遇貿易摩擦的形勢嚴峻。截至5月底,共有18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32起貿易救濟調查,涉及金額4.8億美元。其中,印度、土耳其、南非等發展中國家對華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曾一度高達案件總數的60%。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研究所非洲研究室副主任姚桂梅指出,由于中非貿易摩擦的出現是伴隨中非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而出現的,中國已開始采取措施扭轉對非投資規模與對非貿易發展嚴重不匹配的現狀,把擴大對非服務貿易和投資作為雙邊經貿發展的重點。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字顯示,2005年,中國對非貿易額達到397.4億美元,而同期,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僅為11.8億美元。
溫家寶此次非洲之行,有相當一批私營和民營企業的代表。姚桂梅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中國將鼓勵非國有企業投資非洲。有消息說,中國正計劃于今年11月出臺一項旨在鼓勵私營和民營企業投資非洲的全新政策機制。
目前,中國對非投資主要局限在享有政策和資金優勢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和私營企業的投資需求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積極鼓勵本國居民到非洲旅游,目前已有包括埃及、南非、摩洛哥、肯尼亞等16個非洲國家獲得了“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游目的地”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