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經濟穩健增長 成世界最具經濟活力地區之一
- 今年以來東盟經濟增長勢頭加快,各國雖然受到匯率波動、利率上升、油價上漲及禽流感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但大多數國家經濟狀況運行良好,此間經濟學家認為東南亞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
據統計,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6%。馬來西亞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為5.3%,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5.2%。泰國第一季度工業生產指數年同比增率為8.8%,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2%。越南1—5月實現工業總產值441萬億越盾,同比增長16.9%。柬埔寨經濟增長率維持在6%左右。而印度尼西亞則受國際油價和地震災害的影響,1—5月份的經濟增長為4.6%,增幅有所減緩。
東盟經濟繼續保持穩健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對東盟經濟的拉動和貿易出口量的增長。自1991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額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今年1至4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為47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2%,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已經成為東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在出口方面,東盟內需的擴大和出口結構的改善,使得東盟目前的出口年增長平均高達25%以上。泰國今年工業產品出口額可望達到1110億美元,比2005年的973.3億美元提高14%。越南木制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29%,紡織品成衣同比增長43%。貿易出口旺暢已經成為拉動東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東盟經濟在增長中也顯示出新的特點:一是以新加坡、馬來西亞為代表的老東盟成員國不斷對傳統經濟進行調整,加大對電子信息、生物科學、岸外工程、金融管理以及旅游度假等行業的引導和投入,提高其經濟競爭力。目前已開始從新的高利潤行業中受惠,其中新加坡生物化學業在去年第四季度增長了7.6%,今年一季度則大幅提高47%。二是吸引外資力度加大。印尼今年1—4月,已經落實的外國投資工程共291項,總金額達到28.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1.4%。越南上半年吸引的外資估計超過20億美元。馬來西亞最大投資銀行CIMB在評估報告中稱外商對馬來西亞投資額持續增長。柬埔寨也通過改善投資環境等措施加大了吸引外資力度。
東盟由于其自身的經濟結構,以及實施金融自由化政策,因此受國際因素影響較大。自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東盟國家經濟經歷了兩次大的衰退和兩次復蘇。在東盟經濟保持增長的勢頭下,東盟各國也應注意防范發展中的風險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主席拉多認為,由于東盟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普遍采用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因此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結構易受全球油價上漲及美國經濟的影響。去年國際油價暴漲40%,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突破了70美元,而油價上漲可能成為抑制東盟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這些因素疊加將影響和加大經濟“下滑趨勢的風險”。此外,東盟各國普遍面臨通貨膨脹上升的壓力。東盟某些國家的工業增長多依賴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制衣和紡織加工業。在匯率變化、生產成本上升及市場競爭加劇情況下,也會影響到整個經濟發展。
盡管上述因素可能對東盟經濟增速有所影響,但東盟地區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繼續保持旺盛態勢,宏觀經濟政策也有利于經濟增長,地區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增強也將創造新的貿易和投資機會,流向東盟地區的國際資本還在增加,這些都將有助于東盟地區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