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刊發飛躍黨建工作通稿
6月25日,新華社刊發了記者黃國文、王懌文撰寫的《黨建工作助推企業“飛躍”——中國飛躍集團黨建“三一”定律紀實》通稿,并配發了照片。
全國、省、市主流新聞媒體都作了轉載。
黨建工作助推企業“飛躍”
——中國飛躍集團黨建“三一”定律紀實
新華網杭州6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黃國文、王懌文)這里是中國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業已成長為世界縫紉業巨人;這里又是一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示范點,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爭做模范。
位于浙江臺州的中國飛躍集團在黨建工作中采用“三一”定律助推企業實現了大飛躍。
“三爭一創”強作用
飛躍集團黨委堅持“有作為才有地位”的指導思想,通過“三爭一創”(爭當優秀黨員、爭當優秀黨務工作者、爭當優秀黨員經營管理者,創五好企業黨組織),開展以黨政班子聯席會、黨員和職工代表議事會、企業事務民主監督會、企業職工教育課等為主要內容的“新三會一課”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推動促進和監督協調作用。
在開展創建“創新型企業黨組織”活動中,廣大“飛躍”黨員積極響應,主動請纓,成立了27個“黨員技術攻關小組”,幫助集團解決生產技術上碰到的難題共計53項,其中自主研發的數控伺服系統,打響了“中國制造”。在2005年的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黨員技術攻關小組日夜攻關,研發和更新了100多種產品,在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上引發了轟動效應。
集團黨委帶領廣大黨員敬業愛崗、勤奮工作,努力爭創一流業績,先后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職工們都說:“在‘飛躍’,最苦的是共產黨員,最累的也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成為集團最有水平、最勇于克服困難、最能吃苦的先進群體。
“三創一樹”強隊伍
飛躍集團黨委圍繞“三創一樹”活動(創業、創新、創優,樹典型),切實推進“黨員人才工程”,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
培養黨員成為技術骨干,是“飛躍”黨委的一項舉措。集團黨組織從實際出發,組織和引導黨員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建立健全“優先保障黨員教育培訓、優先把黨員納入人才培訓計劃、優先組織黨員參加各類培訓”為主要內容的“三優先”機制,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素質和工作能力,逐步使黨員成為企業里的技術骨干。2003年以來,集團共有27名黨員從普通員工走上班組長崗位,并成為生產經營技術方面的骨干力量,為企業的發展挑起了大梁。
集團研發中心的張顯順就從一名普通黨員成長為總工程師,他主持開發的產品中,有2項獲得國家級新產品,1項列入國家火炬計劃,多項被評為省級新產品。
同時,“飛躍”黨委努力把骨干培養成黨員。集團黨委推薦技術骨干作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象,經常性地引導他們參與一些活動,組織他們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使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鼓勵和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發展。
黨委還致力于把黨員骨干培養成高管。黨組織加強與企業人才資源部門的聯系與協調,圍繞企業的發展,把一些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懂經營會管理的黨員人才推薦到中高層管理決策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和優勢。2004年,集團黨員職工王軍敏被提拔為總經理助理,在“飛躍”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三心一聚”強和諧
飛躍集團黨組織從實際出發,組織開展“三心一聚”活動(黨組織關心黨員、黨組織關心職工、黨組織關心社會,凝聚全體黨員職工和社會各界的力量),為企業發展營造了和諧、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集團黨委在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同時,注重“黨內關懷”。在政治權利方面,他們通過民主生活會、黨員議事會、民主懇談會等形式保障黨員提出建議、倡議的權利;通過支部學習會、黨委擴大會議等保障黨員了解黨的有關重大決定、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通過成立紀檢組,出臺了黨員干部廉潔自律規定等保障黨員揭發檢舉黨內違法亂紀行為的權利;通過黨委換屆大會、支部換屆會議等保障黨員行使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權利。
集團黨委還密切聯系職工,做到深入一線知人心、排憂解難暖人心。集團設立“總經理信箱”、舉行建言獻策民主懇談會等,架起了員工與企業經營管理層溝通的橋梁。建立了員工工資民主協商制,推行員工持股制,給全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撥出專款解決職工在婚喪嫁娶等生活上的困難,化解各種矛盾。2003年以來,集團黨委共化解各種職工之間的糾紛170多件,解決職工生活困難90多件。在先進性教育中,針對部分大中專畢業生提出職工公寓過于擁擠的問題,集團黨委立即與基建部門進行了溝通。今年年初,7000多平方米的新職工公寓竣工啟用。
集團黨委還帶領工會、共青團、女工委等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奉獻真情、回報社會”的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至今,“飛躍”用于新農村建設、希望工程、修路造橋、改水通電、扶困敬老等社會公益事業的資金已超過6000多萬元。
飛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邱繼寶說:“‘飛躍’能夠形成今天的規模和地位,正是始終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到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結果。”2005年,飛躍集團實現銷售產值51.4億元、出口創匯2.3億美元、利稅3.3億元,并雄踞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50強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