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借FTA搶日本先機 將產生巨大政策紅利
韓國國會11月30日通過了中韓FTA批準案。該協定在中國履行批準程序進而生效后,兩國的部分商品的關稅將下降,且自明年初開始,關稅將進一步下降。對于出口低迷的韓國來說,中韓FTA很值得期待。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1日報道稱,中韓FTA生效后,因為中日韓FTA和RCEP都還在談判中,韓國“將能在中國市場占得先機”。
日本媒體的擔憂不無道理。
中韓FTA在經過兩國的法定程序生效后,將產生巨大的政策紅利,不僅惠及兩國企業和人民,也可為韓國經濟增添新引擎。對韓國總統樸槿惠和本屆政府而言,這無疑將是其最大的實質性施政成果。據分析,中韓FTA生效后,在貿易稅目中,韓國6108種商品、中國1649種商品的關稅將下降。最終,韓國零關稅產品將達到稅目的92.2%,中國零關稅的產品達到稅目的90.7%。有調查顯示,中韓FTA將有效提振韓國經濟,中韓雙邊貿易額每年將突破3000億美元。該協定生效10年后,將使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提升0.96%,并新增5.38萬個就業崗位。
按照目前的局勢推算,韓國政府將加快速度確保這一協定在本年度內生效。因為該協定如果12月底前生效,則就會按照一年的規則降低關稅,這樣明年伊始關稅再降,就可提前一年實現零關稅。比如說,韓國公司在向中國出口某型電動叉車時每輛售價2500萬韓元,按現在的標準僅關稅就高達225萬韓元。如果中韓FTA能夠如愿在年內生效,則關稅稅率將立刻從9%下降到7.2%(180萬韓元),并從明年1月1日起再次下降到5.4%(135萬韓元),這樣不到一個月時間里,每輛叉車可以節省90萬韓元關稅。由此,韓國產品將比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擁有更為有利的價格優勢。
同時,中國目前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對象國,而韓國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占有率已連續幾年排名首位,中韓FTA生效后帶來的關稅減免效果將幫助韓國繼續維持這一地位。一般來說,兩國間自由貿易協定的效果往往取決于兩國間經濟的依存度,目前中韓兩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交流頻繁,相互間旅游人數和留學生人數都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中韓FTA的正式生效將給兩國都帶來益處。有韓國專家分析說,中國正逐漸轉變為以消費為中心的內需市場發展模式,中產階層逐漸擴大,消費品市場可能會日漸活躍,美國、日本、德國等韓國的競爭對手現在還沒有與中國簽訂FTA,韓國因此可以憑借有利的條件展開競爭。
目前最令韓國憂心的是,今年出口連續11個月均為負增長,1-11月韓國的進出口總值僅有8860億美元,預計今年將很難達成從2011年開始延續至今的1萬億美元的貿易紀錄。同時,韓國對華出口同比減少6.8%,對美出口也減少了12.4%,因此,實際上韓國對外貿易面臨著很嚴峻的局面。現在,改變這一不利局面的就是中韓FTA的正式生效,這對韓國意味著13億人口和12萬億美元規模的中國市場向韓國敞開了大門。尤其是廣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韓國化妝品、服飾、電飯煲、擦地機器人等商品都將有機會進入尋常百姓家。更重要的是,一旦中韓FTA生效,韓國將成為全世界惟一一個與美國、中國和歐盟三大經濟體都締結FTA協定的國家。以此為支撐,韓國在TPP、RCEP等多邊自由貿易區談判中的協商能力和話語權將獲得進一步提升。
即將生效的中韓FTA無疑對兩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可能將產生如下效果:一是兩國關稅在短時間內大幅下降,將有利于韓國經濟扭轉局面,從而開創新的增長契機。二是無論對中日韓FTA、還是日韓FTA以及中日FTA均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將對日本產生很大的刺激,有利于日本更積極地加快談判步伐。三是對中國臺灣地區也會產生危機意識,促使該地區盡快做出抉擇,因為現在臺灣地區向大陸出口的商品和韓國存在很大的重疊,韓國得到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臺灣商品可能失去的市場。
如今對于韓國來說,中國可謂到處充滿著機會,AIIB、“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納入SDR、RCEP、“十三五”計劃等,無不令韓國備感心動。不過,日美主導的TPP已經基本達成協議,這將刺激中日FTA、中日韓FTA和RCEP談判等進一步加速。因此,毫無疑問,當中韓FTA正式開始實施時,這份具有典型特點的雙邊自貿協定,不但能對韓國經濟振興和出口擴大帶來機會,也會對一些多邊FTA起到杠桿作用,更會為中韓兩國帶來互利和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