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到底是啥,紡織業如何發力?
“供給側改革”橫空出世后,你卻不知道它到底是啥?對于領導和媒體重點關注的高頻詞你卻覺得晦澀難懂不好理解?!
你一定想知道:啥是供給側,為啥這么火!對紡織服裝產業會產生哪些影響,我們該怎么做?下面,就為你答疑解惑。
1月17日下午,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中心承辦,歐瑞康集團、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主題為《“十三五”紡織供給側改革與調整》的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一屆年會在北京亞洲大酒店如期舉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原會長杜鈺洲,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副會長孫瑞哲,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會長助理陳大鵬,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學軍等領導出席了本次論壇。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主任潘建成,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楊海濤,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偉,歐瑞康化纖板塊副總裁瑞哈德,歐瑞康紡織化纖板塊CEO施道思博格、中國區總裁王軍,北京紡織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吳立,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程慶寶、總經理宋彬,江蘇沭陽縣常委、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云峰、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魏偉,找紗網CEO頊棟等嘉賓也蒞臨出席。論壇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新聞中心主任孫淮濱主持。
孫淮濱在論壇上談到,國家對“供給側”改革的部署說明2016年及今后一段時間,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著力加強“供給側”調整,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為推動這項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了政策和任務上的部署,其中有五大政策要求和五大任務。
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紡織行業也在探討如何推動行業自身的結構性改革和調整,這一方面需要我們認真理解消化“供給側”改革的理論和政策措施,同時結合行業的實際需要明確自身“供給側”改革的任務和方向。這兩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們要把這樣的題目放到“十三五”大局中去思考。因此,今年年會主題定格在 “十三五”紡織“供給側”改革與調整。
“需求側永遠有動力,真正的創新都是發生在供給側。”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當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作為全局的部署,事關我們如何引領新常態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通盤考慮。
他談到,如今,“新常態”其“新”已在經濟下行中明朗化,而其“常”則還未實現,需要完成探底,在企穩后對接一個增長質量提升且盡可能長久的中高速增長平臺,為處理好新階段上動力機制轉換與優化、促使微觀經濟主體潛力與活力充分釋放的相關問題,十分需要注重在整個經濟體系的供給側,正確把握改善其環境與機制的思路和要領。因此,面對“十三五”,要“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創新驅動升級發展。
“今天的中國,經濟的下滑和巨大矛盾不斷凸顯,我們用過去常用的需求刺激的辦法也不管用了,甚至更加有害。中國經濟目前問題的關鍵和本質是結構,化解問題的辦法也是結構,需求側往往是總量,供給側才能針對性的解決結構問題。”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主任潘建成談到,供給側最核心的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提升創新能力,真正的創新能力的提升是和短期行為必須要一刀兩斷的。所以一定要真正原創,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咬牙堅持挺過去。
“目前來看,工商銀行對紡織行業的支持,首先體現在行業政策上,工商銀行對所有的行業都有行業政策,在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信貸政策,我們這些年對紡織行業是鼓勵支持的。”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楊海濤指出,到2015年末,工商銀行在紡織行業有6千戶貸款的客戶,整個行業在工商銀行的貸款額已經超過了一千一百億,而且這一千一百億,主要是在2011年以后發放的。2011年以后,工商銀行在紡織行業的融資累計增加500多億,也就是近幾年加大了對紡織行業的支持力度。目前,工商銀行對紡織行業的信貸總量和在我行貸款中的占比都在逐年提升,這是我們對行業融資需求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