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瓶頸讓跨境電商走得更遠
日前,在2016年晉江跨境電商大講堂上,亞馬遜、Wish、三頭六臂等國內外跨境電商巨頭齊聚一堂,給晉江企業傳授跨境電商經驗。其間,三頭六臂表示將在晉江設立全國第三個分會,開展跨境電商實操培訓、人才獵聘、創業孵化、代運營等業務。
近年來,晉江傳統企業紛紛涉足跨境電商,加速全球市場擴張。據不完全統計,通過阿里巴巴速賣通等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晉江企業已超過1500家,涌現出新絲路“SICIBAY”等跨境淘品牌,以及嘉年華、嬰舒寶、嘉利兒童等跨境電商典型企業。
據了解,最近幾年,每年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注冊的晉江新經營主體中,中小企業和傳統外貿企業占90%以上。晉江跨境零售出口產品主要為紡織服裝、鞋產品,去年發出的國際郵政小包量和國際快件量分別為49.54萬件、31.62萬件,共計81.16萬件,出口交易額達2318萬美元。
晉江市副市長丁峰表示,眼下,晉江跨境電商的商家和消費者遍布全球,擁有強大的市場潛力。在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推動下,全市已圍繞跨境貿易初步形成一條從營銷到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務的產業鏈。
近年來,晉江瞄準跨境電商通關、物流、倉儲等關鍵環節,先后制定了《關于促進外經貿平穩發展若干措施》《關于推動晉江陸地港加快發展六條措施的通知》和《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八條措施》及補充條款,對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公共平臺建設、國際快件監管等給予重點扶持,推動晉江企業跨境電商業務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泉州出口加工區(地處晉江)和晉江陸地港分別被列入省商務廳、廈門海關開展跨境電商的試點。
然而,業內專家認為,晉江跨境電商尚處在起步階段,現階段主要瓶頸在于產業鏈薄弱、跨境物流、人才匱乏等方面。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激烈的競爭形勢,晉江應該從線上服務平臺、線下園區建設、完善產業服務體系等方面著手,加快跨境電商發展步伐。
首先,構筑線上服務平臺。一是設立“單一窗口”平臺,實行“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的通關模式,采取一點接入、一次申報、一次辦結的方式,推動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管理等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二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整合海關、國檢、出口加工區、陸地港等單位的線上服務平臺,統一打造政府公共服務平臺。
其次,重點扶持,差異定位,綜合建設線下園區。洪山文創園應重點發展B2C出口跨境電商,以國際郵政小包為主;出口加工區重點發展進口和保稅出口跨境電商,打造“直郵+保稅展示+保稅進口+入區退稅”多模式相結合的進出口跨境電商園區;陸地港則重點發展B2B和B2C跨境電商,以國際快件為主。
最后,完善產業服務體系。物流方面,整合全市快遞物流業優勢資源,鼓勵企業搭建以海外倉為支點的目的國配送輻射網點;金融服務方面,積極向上爭取獲準在晉江登記備案的電商及個人開立個人外匯結算賬戶;引進第三方支付機構,由市財政出資設立風險補償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