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十三五”經濟年均增長6.5%以上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中國在“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李克強說,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大幅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從人均8.7萬元提高到12萬元以上。
李克強指出,要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李克強強調,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領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實現城鄉寬帶網絡全覆蓋。
李克強說,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特別是治理大氣霧霾取得明顯進展,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超過80%。
李克強指出,要深化改革開放,構建發展新體制。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李克強強調,要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等工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0.23年提高到10.8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000萬人以上。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2000萬套。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
李克強說,做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著力把握好三點:一是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二是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三是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
他強調,“9億多勞動力、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是中國最大的資源和優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發展轉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既是一個伴隨陣痛的調整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升級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