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兩會代表“回家” 釋放行業最強音!
3月4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的前一天,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京舉行2016年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座談會。十九位紡織代表、委員與中紡聯相關負責人相聚一堂,共敘心里話。同時邀請了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紡織服裝周刊、中國紡織報、中國紡織等多家媒體現場報道,以下內容經各媒體報道整理成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原會長杜鈺洲,中紡聯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副會長孫瑞哲、徐文英、夏令敏,黨委副書記陳偉康,及聯合會各職能部門、各專業協會負責人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高勇副會長主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
會上,孫瑞哲首先對2015年紡織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他表示,去年紡織服裝行業可以用四個字來總結--緩中趨穩。在十三五規劃中,紡織工業被賦予了全新定位,也面臨著來自技術、模式、政策方面的顛覆性挑戰,從以上這三個方面來看,對中國紡織工業的替代性和顛覆性的變化沒有出現,相反,行業在迎接挑戰的同時,機遇同樣擺在眼前。對此,在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生態文明、優化產業區域布局、企業結構調整、多層次人才體系這六大方面,"十三五"時期都要制定和提出相應的目標和指標,以有利的措施促進行業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實現長足發展。
王天凱會長在講話中感謝"兩會"代表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同時為行業發展獻計獻策,歡迎各位代表將聯合會當成自己的家,"回家"探討交流行業問題。
王天凱表示,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今年的情況與往年都大不相同。經濟發展對行業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包括五大任務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對這些新形勢,紡織行業主要需要面對和解決五大主要問題:行業是否面臨產能結構性階段性過剩;在原料方面實現公平配給資源;印染遇到的瓶頸問題;客觀分析成本問題;以及怎樣最有效率地提供有效供給。
王天凱認為,接下來,行業一定要搞清楚市場在哪里,消費者在哪里,要創新模式,最高效率地實現模式與市場的對接。
兩會代表、委員"回家"都分外激動,他們就各自所在的分行業情況及本次參會的主要議案、提案進行交流,并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他們這樣說:
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邱亞夫:中國紡織要耐下心來,一米一米地堅守
我們的毛料西裝在國際場上是有競爭力的,世界有8個奢侈品品牌都在陽光、如意來訂面料,說到毛紡面料,我們是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中國紡織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一定要堅持,一米紗,一米布,一米一米地堅守。
另外,棉花加工貿易問題仍是今年議案的主要內容,如意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有棉紡業務,前幾年棉花進口問題給中國紡織行業帶來重挫。目前,海關等部門已經意識到要做出改變,紡織企業需要添把火促進棉花問題的徹底解決。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士平:紡織行業地位不可替代
中國經濟發展的路程上,紡織行業的地位不可替代。行業為解決就業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要看到棉花問題和工人就業問題的必然聯系。棉花進口難,可用棉花少,企業開工率就低,開工率低就意味著工廠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
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供給側改革主旨仍是創新
去年,盡管紡織行業發展艱難,但是我們公司仍然保持利潤增長,和創新效率的提高不可分割。今年來看,就業行情不夠樂觀,不像以前用工那么緊張,今年春節后工人返工率很高。
我們建議財稅政策改革,提高企業智能化生產;另外,供給側改革的主旨仍是創新,企業要主動調整結構,進行產品和技術創新。我們企業的努力方向是品牌化、國際化和智能化。
浙江華之毅時尚集團總裁、浙江雅瑩集團有限公司張華明:更美更好更貼近顧客
許多人喜歡到國外采購或海淘,對我國的內需市場造成了直接影響。究其原因,我認為是我國結合旅游、觀光、購物的"組合拳"打得不夠好。
我國消費者在境外購買力如此強大,說明我們缺的不是消費實力,而是中國制造自身強大的吸引力。我建議:一是從制造業層面,通過加強產品原創設計、融入中國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改善經營管理,提升效率,降低產品成本,營造更加便利的消費環境和更加舒適的購物氛圍來改變。二是商業零售層面,也是要以消費者為中心統籌規劃,大家一起努力降低商業成本,最終讓消費者在終端受益。三是希望政府部門在政策層面予以扶持和完善。
哈爾濱紅博商業總經理王麗梅:不僅要造得好,還要追求賣得好
現在全國批發市場普遍都不太好,所以去年我帶著團隊5次去韓國考察,研究他們為什么能賣得好。我發現一個現象,韓國產品從面料制作上,有的真不如我們,但是從產品的整合、店面的文化、陳列到推廣,商業運作整合力量很強,銷售非常成功。所以,我們的批發市場不能再依靠簡單的加價銷售來生存發展,而是要用綜合能力去提升,這其中需要大力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浙江華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愛華:用智能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
解決勞動力成本上升對行業發展的困擾,我認為用先進的智能化技術來取代傳統生產方式將是大勢所趨。落紗工是所有紡織工種中最辛苦的工種,我們正在和紹興企業加大機器人的自主研發技術,替代傳統的人工落紗工序,可單人管理萬錠的落紗任務,帶自動理管自動對接功能。不僅節省落紗工也可節省理管工,而且把工人從高強度的繁重工作中解脫出來。
江蘇江陰海瀾集團總裁周建平:服裝行業已經從“春秋”走到了“戰國”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企業同樣如此,企業要未雨綢繆做好轉型升級的準備。海瀾之家去年增長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其中有行業大環境的因素,關鍵還是企業自身競爭力問題。服裝行業由于門檻低,入門易,所以競爭激烈,同時面臨的風險也更大。但要真正做好一個企業就像種一棵樹,必須將根扎穩,要將社會資源與制造業整合起來。
現在的服裝行業已經從"春秋"走到了"戰國",電商的發展需要尋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平衡點。線上模式運營不是想象中簡單,要面臨各種成本的考量。線上模式不可能取代線下模式,線上線下模式要形成互補,線下要對線上做必要補充。只有擁有成熟穩定的連鎖機制,才有可能在互聯網時代取得長足發展。
湖北際華3542有限公司教練唐玲玲:關注一線操作工延長退休年齡問題
作為為數不多的一線崗位操作工,我周圍的姐妹們十分關注國家關于延長職工退休年齡問題。紡織企業一線的操作工大多是"三班兩上",一般堅持到40多歲時,經過長年高強度工作,工人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有健康問題,所以這一政策如果真的實施,對行業崗位操作工來說壓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