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貿發展引領全國 跨境電商成出口新動源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浙江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
汪洋充分肯定浙江在進出口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績。他說,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開放中增強發展新動能、增添改革新動力、增創競爭新優勢。浙江是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和外貿大省,浙江的進出口形勢和貿易方式轉變對全國有引領作用。
浙江外貿“逆市飄紅”
跨境電商成出口新動源
浙江是全國的外貿大省。在全國外貿進出口出現雙降的背景下,浙江省的外貿成績單依舊“逆市飄紅”。數據顯示,2015年浙江省出口1717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出口增速在沿海各大外貿省市中位居第一。
值得關注的是,浙江的跨境電商出口表現非常搶眼。2015年初,國務院批準杭州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驗區,這是全國第一個跨境電商改革實驗區。一年來,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興貿易業態,成為推動自主品牌商品出口的利器。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促進外貿創新發展,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2015年,杭州外貿增長5.1%,其中綜試區8個月實現出口額141億元,出口占全市外貿出口5.1%,拉動出口5.4個百分點。今年1月份,杭州外貿增長4.86%,跨境電商出口2億多美元,建立了9個跨進電商園區,已經成為外貿增長的新動源。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長張鴻銘介紹,去年3月7日被批準為綜試區后,汪洋副總理三次親臨杭州,對浙江的外貿深化改革工作表示期許。國務院今年1月份常務會議把杭州做法向全國推廣。
今年開年,國務院在全國12個城市擴大跨境電子商務改革試點,寧波市入選。作為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2015年寧波外貿進出口再破千億美元大關。
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偉看來,面向未來“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寧波要取得更大的成績,最重要的是放大寧波的區位優勢、港口優勢、開放優勢、民營經濟的優勢。更好地發揮“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和長三角龍眼的作用。“寧波有量大面廣的民營經濟企業群,特色鮮明,很大程度上應該圍繞開放型經濟的提質增效,做更加有力的推進。”
張漢東是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也是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申報的“智庫專家”,曾牽頭參與綜合試驗區課題組的研究。他認為,浙江外貿一系列成績的取得,得益于近年來率先在供給側發力,高新產品、自主品牌、服務貿易等以往長期困擾浙江外貿的短板正在變“長”。
張漢東表示,浙江外貿的增長還得益于浙江一直以來民營企業的良好發展。從2015年來看,浙江外貿出口中民營企業增長較快,增長6%,拉動全省出口4.2個百分點。
按照浙江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接下來浙江省將大力培育本土民營跨國公司,鼓勵龍頭企業加大力度開展跨國并購,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產業鏈、價值鏈,搶占市場發展制高點;積極培育10家出口超50億元的“航母”、20家出口超20億元的“小巨人”和100家出口超5億元的大企業。
企業家代表談外貿經驗
浙企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如何看待當前的外貿形勢?外貿應該如何破局?參與審議的企業家代表們認為,一方面需要企業提高效率和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參與國際經濟,積極走出去。
面臨出口的下行壓力,全國人大代表、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認為,浙企要不斷創新,把浙江制造向浙江創造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也就是企業要提高效率、效益、品質,進一步參與國際經濟,將浙江打造成一個創造大省,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全國人大代表、奧克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堅江認為,外貿破局既需要企業自身勇于突破,也需要政府層面給予減稅降負的支持。“政府層面的降稅減負,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作為企業自身,要創造高質量的產品,一個好產品需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用自己“造電池”的經歷現身說法。他認為,發達國家對電池的需求更大。當國內的電池生產在技術上觸到了天花板,張天任帶領天能集團布局全球。截至目前,已經開設3家境外公司,產品也銷售到了美國、德國、土耳其等地。布局全球化的過程中,張天任也感受到過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他轉變思路,對生產線進行調整,將低端產品的過剩產能轉移到高端智能化產品上,從而逐漸緩解了壓力,也適應了全球市場需求。
在張天任看來,走向發達國家市場,對制造業而言還有另外一個好處:“發達國家有市場,但對產品的要求更高,能倒逼我國的出口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后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過去發達國家把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到中國,現在應該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了。“通過走出去,緩解產能過剩的問題。但要先了解國際市場,不能盲目轉移。”
事實上,早在2010年,娃哈哈就成立了進出口有限公司,進行國際化的采購和銷售,以后娃哈哈還有可能在國外進行生產。
去年,全球外貿形勢嚴峻,而物產中大集團的出口卻逆勢取得了138%的增長,新的增量主要依靠的就是跨境電商。
“我們在出口服務方式上進行了重大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將跨境電商的出口平臺化運作。”全國人大代表、物產中大集團董事長王挺革說。他口中的平臺,指的就是集團在義烏建立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義烏通”,兼具物流、融資、海運、報關等功能,通過平臺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平臺進行進出口流通,“比進貨商和出口商自己來完成流通環節成本更低”,因此迅速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進出口商,形成集聚效應。
至于外貿企業應如何應對當前的嚴峻形勢,他也認為是供給側改革的問題。“消費者是否喜歡你的產品是關鍵點,對出口企業來說商品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從B2C走向C2B,另外還要有好的流通企業來加速實現出口到消費的優化的平臺。”王挺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