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和傳統印花拼價格 數碼印花開創中國新模式
以下是袁克驄討論數碼印花產能增加的話題。
我個人認為,產能增加只是在數量方面的增加,而不是在質量上的提升。雖然產能增加會讓旺盛的需求得以緩解,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產能增加會引起整個市場在價格上不斷競爭的惡性循環。這也是數碼印花產能增加對于目前市場,尤其國內市場的一個主要問題。
同樣都是數碼印花,為何國外產品附加值要遠遠高于國內產品?這就涉及到數碼印花整個產業流程的不同。國外數碼印花從設計源頭就開始考慮,然后再進行生產,而國內整個情況卻完全不同,國內數碼印花大部分都是客戶提供設計,印花廠商、加工商根據這些設計去模擬,去打樣,去加工,然后達到客戶的要求,這實際跟傳統印花的主流生意模式是一模一樣的,這也是跟國外一直以來的最大區別。
所以,國外對于數碼印花的使用,他們是從設計源頭就開始掌控,在前期將整個設計感覺和設計師溝通好,他們對于印花在工藝上所達到的要求,相對來講會偏低。
數碼印花:設計是源頭
而我們因為拿了別人的設計,然后去模擬實現別人滿意的作業方式、模式,這一點就會讓我們非常被動。所以在整個行業里面,如果數碼印花僅僅是在量上增加,這只會對于整個生產鏈里面的所有供應商造成非常大的壓力,既包括設備上的性價比要求,也包括所有耗材以及應用成本要求,因為客戶只會按照最后的加工成本來進行比價和選擇,這對于我們整個數碼印花行業,并不是一個良性的做法。
相反,如果我們把數碼印花在國內的整個市場定位做好,如果我們能夠創造出一種中國式數碼印花的模式和做法,不再僅僅作為純粹的數碼印花加工商,而是從設計源頭就開始入手,讓數碼印花設計成為服裝面料上的一個元素或者產品,成為服裝產品總體設計的一個工藝手段、一個定位,這對數碼印花而言,將是一個良性發展的大方向。
因此,數碼印花在數量上的增加,并不能貼切反映出整個數碼印花市場的發展,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要在數量增長以外,還要從數碼印花的品質方面、質量方面、定位方面,來進行更佳的補充。
希望數碼印花在國內,能真正把設計元素注進產品,提升產品自身附加值,能朝良性的方向發展,而不是以和傳統印花工藝拼價格的方向。在我看來,數碼印花在短期內還是無法達到傳統印花的單價成本,也無法對傳統印花進行根本性取代。
在此,我希望大家能夠沉淀思考:數碼印花的未來方向在哪里?
【袁克驄~簡介】
袁克驄,英文名Paul Yuen,出生于傳統紡織世家,現任dts公司總經理,任《時尚印花》專欄作家和高級顧問,兼任多家紡織數碼印花企業的資深顧問和特聘專家。
袁克驄先生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并于七十年代在香港理工學院(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就讀紡織系,畢業后即赴新加坡工作,開始進入紡織工業行列,后于八十年初回港發展,適值中國開放,便從工業生產性質工作改為引入國外先進紡織技術及設備到國內,從而開始接觸國內紡織行業。九十年代后期,與杭州宏華展開深入合作,協助宏華打開國際市場。
袁克驄先生在紡織產業及數碼印花行業有幾十年豐富經驗,加之常年深入世界各地對紡織及數碼印花進行交流、學習,因此對行業有前瞻性和深入獨到的認識。考慮到中國數碼印花市場興起時間較短,讀者對數碼印花理解和應用并不太熟悉,因此,《時尚印花》特別邀請袁克驄先生開辟專欄,分享其寶貴真知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