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阮積祥:正視供給側改革 以工匠精神專注三機領域
縫制機械是高度市場化的行業,在國家明確提出供給側改革概念之前,杰克就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嘗試,而且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
近年來,行業景氣指數趨冷,杰克卻能夠實現并保持連年增長,我認為我們的成功的核心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圍繞提高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發揮工匠精神,專注于三機領域(平、包、繃)。
產能調整
雖然行業整體產能壓縮,杰克會不減反增,從市場來看,未來有幾百萬臺普通包縫機更新換代的需求——把下游用戶老舊的設備淘汰掉,提供更先進、更有效的產品,我認為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題中之義。杰克今年產能目標仍會保持增長。
庫存控制
從去年年底開始,杰克已按照訂單安排生產,保持合理庫存,基本穩定在半個月的可控期。
彌補短板
杰克的核心是實現“大研發系統”——研發不是僅指研發本身,要把營銷、生產都融入到研發系統。研發的積累是長期的過程,“五年初見效,十年見長效”。工匠精神將其貫穿在杰克每一項工作中,包括在三機產業,想要超過日本企業、超過德國企業,就必須做穩做實。
兼并重組方面,杰克會從自身長遠發展進行戰略定位,做十年乃至更長遠的布局,不會單純考慮短時間內的利益。
總體而言,行業要做好供給側改革,實現清理僵尸企業、落后產能,就會觸動既得利益,這需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引導企業正視改革。為什么有些企業會失去競爭力,就是要看企業有沒有專注在做,有沒有工匠精神、有沒有以供給側的思維去做。
杰克現在在做的很多事情,是符合供給側改革要求的,更是會對行業未來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和推動的,如在行業零配件領域及商貿領域,杰克會根據供給側改革要求,進行產業鏈自身的升級轉型,促使上下游企業與杰克共同發展;此外,臺州整個縫制設備行業也在做供給側的調整改革,使得臺州縫紉機產業從同質化、跟隨式向著個性化、專業化的方向轉變,形成分工合理、產品互補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