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人陸洪忠
2001年踏入服裝行業做學徒,2003年開始接觸縫紉機機修工作,2015年創辦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名縫紉機經銷商。十五年來,從青蔥歲月到而立之年,陸洪忠始終沒有離開過縫制設備這個行業,并且在未來的時間里,他也致力于為縫機事業而奮斗。因為他從入行開始就堅信,自己是一名縫機人。
2001年,剛剛踏出學校大門的陸洪忠,在父母的安排下,進入了東風制衣廠當一名學徒。后來,在“學好一門手藝,走到哪里都不怕”思想的影響下,陸洪忠慢慢開始接觸縫紉機機修這門手藝,并漸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03年年底,陸洪忠開始正式從事機修工作。剛開始,跟著師傅一點一滴地學維修,學拆裝機器,雖然很累但每天都有收獲。得益于陸洪忠曾經長期使用過縫紉機制作服裝,他學起縫紉機維修來非常順利,只用了四年的時間便可以獨立出來維修機器了。
陸洪忠說,很多學維修機器的人剛開始因為自己本身不太會使用縫紉機、不了解服裝工藝,所以在判斷機器故障的時候,很難分得清到底是機器本身有問題還是縫紉工使用方法不當造成的問題。有的時候一臺機器用起來不順手,并不是機器本身的質量問題,而很可能是縫紉工在縫紉過程中的手勢出了問題。所以如果機修工自己精通縫紉技巧,對維修是有很大幫助的。例如:縫紉工在縫制彈力布料的時候,邊縫邊往后面帶一點點,因為彈力布的布料特性,會導致縫紉過程中線環難以形成,如果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會出現跳針的狀況,這時縫紉工可能就會誤以為是機器故障了。
隨著陸洪忠的維修能力越來越強,到2007年底,他經熟人介紹進入了蘇州遠東集團工作。由于自己之前工作的東風制衣廠是大型企業,也和許多大型企業一樣有許多規章制度、條條框框,所以陸洪忠進入蘇州遠東這家大型企業時并沒有像有些其他同行一樣感覺到對環境的不適應。他迅速地融入遠東,在這里他也總結出了更多的維修經驗。
陸洪忠說,機器有沒有調試到位,維修工心里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必須自己先經過反復的試機之后再讓縫紉工去操作。至于修機器的工藝問題,大致可以遵循三個步驟:一是聽聲音,有經驗的維修工只要一聽到縫紉機運轉時的聲音基本上就能判斷出機器是否有問題和哪里有問題,比如機器是不是少油了還是某處的螺絲松了,就能大致聽出來。二是看和摸,當縫紉機的故障通過聲音聽不出來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用到看和摸的方式了,比如縫紉機如果出現了跳針和斷線的問題,維修工要先仔細查看跳針和斷線的位置,然后去看看機針與勾線(彎針,旋梭)的位置,零配件是否有磨損、變形,看看零配件是不是有毛刺的問題,有問題的配件維修或更換。三是試,當表面上聽、看、摸都不能檢查出問題所在的時候,就需要親自去試機,在試機過程中除了判斷是否機器出故障以外,還要觀察是否縫紉工的縫紉手勢出了問題。
在蘇州遠東做了兩年,陸洪忠又去了昆山駿輝制衣廠,在這里他做得更加得心應手。因為駿輝主要是制作童裝和T恤的服裝生產企業,這兩種服裝的制作使用繃縫機比較多,而繃縫機正是陸洪忠最熟悉的領域。
據陸洪忠回憶,當時他在駿輝管理了四條生產線上的三十多臺繃縫機,工作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出過什么不能解決的難題。童裝和T恤的制作工藝上,陸洪忠花了很多的心思去鉆研。陸洪忠說在縫紉的時候,線跡必須調試得非常適度。如果線跡調得太緊, T恤衫上的線很可能會繃斷;如果線跡調得太松,穿起來又會蓬松不美觀。所以T恤衫的制作對繃縫機調試的要求比較高,既要調整線跡,又要防止跳針。關于繃縫機的使用陸洪忠曾經專門寫了兩篇專業文章,文章上的內容全都是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維修經驗所總結出來的非常實用的內容,包括調試時候的細節圖片也是他自己一張張用相機拍出來的。
有人問陸洪忠,同一臺機器,為什么做這種面料非常好用,而換一種面料就不好用了。他解釋說,這個問題其實不在于機器本身,而在于換了不同的面料,機器在彎針與機針的粗細、線環的大小各方面的位置等處都需要重新調試,以適應新面料的縫紉特性。比如說,之前在做一個很薄的面料,現在需要換一種很厚的面料了,那么縫紉的針肯定就要換得粗一些,相對應的位置也要進行調整。所以做機修工必須非常心細,因為機器調整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特別是特種機,對精密度的要求就更高了。
2013年8月,昆山駿輝制衣廠因為人工成本等各方面原因要搬遷到越南,陸洪忠就來到了一家縫紉機生產企業——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到了杰克,陸洪忠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了一臺縫紉機從設計到成品的整個生產過程,這對他縫紉機維修技術的進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陸洪忠認為現在的縫紉機自動化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對維修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更加高。他坦率地說,現在普遍倡導機器代替人工,所以電子機械手縫紉機、全自動模板機等智能化、自動化的縫紉機產品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對于維修人員來說,電子、電控維修是他們普遍的技術薄弱點,廠家提供的維修培訓不多,自學起來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電子化的維修技術將是他下一步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
在杰克,陸洪忠除了學習到維修技術以外,還了解了經銷商對技術方面的要求。慢慢地,陸洪忠開始熟悉起縫紉機經銷這一領域,并將他作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為期一年的前期知識儲備、人脈積累和布局籌劃,陸洪忠覺得自己已經在各方面做好了準備,就為自己的經銷店面選址了。
為了選到一個合適的開店地址,陸洪忠也做了不少的市場調查。首先他確定好自己是準備在江西九江開店,然后他開始一次一次地去九江市下屬的縣考察。最開始他考察的是湖口縣,一共去了五次,每次間隔時間一個星期以上。去完三次,他發現,湖口縣的服裝生產企業一次比一次少,后來經反復詢問,他得知湖口的服裝生意越來越淡,很多服裝廠因維持不下去而倒閉。那些實力稍微雄厚的服裝廠也已經在近期大規模地更換過服裝生產設備,縫制設備銷售市場幾乎已經飽和。了解到這些情況后他果斷地放棄了在湖口縣開店的想法,轉而來到了星子縣。
星子縣陸洪忠一共去了五次,他每一次去,當地的服裝廠都在穩定地生產,并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再通過詢問確定當地的服裝生產情況較為穩定之后,陸洪忠于2015年8月正式開創了自己的縫紉機經銷事業。
壓力往往與動力并存,在目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開店的前期投入、房租和人工的成本等都像一座座大山向陸洪忠壓來。既然已經決定自己出來創業就要不畏困難,堅持前行,就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包括家庭的支持、資金的投入和自己心態的穩定。
陸洪忠最后說,雖然有壓力,但是他已經在縫機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了,必須要開始自己的縫機事業了,這是他早就想好的人生規劃。雖然當前的市場行情不好,縫紉機市場也一直處于下滑狀態,但是有谷底就會有山峰,他相信未來幾年,縫紉機市場行情一定會反彈,所以要趁著現在做好準備,等到市場形勢一好轉,他就能成為抓住機會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