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全球貿易規則不妨借鑒電商思路
電子商務等“面向21世紀的議題”,在新一輪國際貿易規則重構中一直備受矚目,但由于這些議題的高度敏感性和復雜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立場迥異,難以形成共識,各方在多邊談判中博弈激烈。
據報道,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聲,呼吁讓中小企業參與到全球貿易中去。他還首次闡釋了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設想,專注那些原本缺少貿易機會的發展中國家小企業。
得規則者得天下。隨著以工業革命4.0為基礎的世界經濟新格局雛形漸顯,國際貿易規則體系正經歷著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結束以來最大一輪的改革。國際貿易規則重構是影響中國發展的一個重大外部因素。
“十三五”期間,中國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突破TPP等規則的“屏障”,就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主動提出中國主張、中國倡議和中國方案,提高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實現從規則的適應者、遵循者向制定者、引領者的角色轉換。而從電商角度切入的思路,不妨可以借鑒。
電子商務沖破了國家和地區間的各種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全球以信息網絡為紐帶連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全球貿易-投資-服務日益緊密結合,交易主體進一步增多。這種貿易方式突破了傳統貿易以單向物流為主的運作格局,實現了“四流一體”,即以物流為依托、資金流為形式、信息流為核心、商流為主體的全新經營管理模式。
跨境電商不僅為許多大企業、傳統外貿企業提供了拓展業務并提升服務水平的機會,而且為諸多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迅速把握全球商機的捷徑。電子商務通過國際貿易這一世界經濟運行的紐帶達到跨國界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使市場機制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現有國際規則的挑戰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增加了國際商業的復雜性。各國間的貿易投資關系正在變得更加密切和復雜,貿易政策和國內政策之間的邊界也在日趨模糊,制定新規則和新紀律的需要也迫在眉睫。電子商務等“面向21世紀的議題”,在新一輪國際貿易規則重構中一直備受矚目,但由于這些議題的高度敏感性和復雜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立場迥異,難以形成共識,各方在多邊談判中博弈激烈。
國際貿易格局的演變及國際貿易規則重構,歸根到底是由國際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決定的。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跨境零售交易額將達到9940億美元,惠及9.43億全球消費者,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零售消費市場。
未來幾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從規模到質量都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會進一步增強。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突破貿易規則的屏障,重建具備中國話語權的貿易規則,不妨從電子商務這一入口考慮。
其實,當很多國外企業也在中國的跨電平臺上進行業務時,中國已經開始有了制定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的話語權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的推動也有望通過這一形式推進,這對于人民幣國際化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