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供給側改革 再造晉江產業“新紅利”
“如何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晉江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3月30日,晉江市市長劉文儒做客新浪網,暢談供給側改革下產業升級、“一帶一路”建設、體育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向廣大網友推介晉江。
“現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都很大,晉江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但晉江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劉文儒說,晉江是以傳統產業為主,特別是鞋服產業占了晉江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同樣面臨產能過剩和同質化競爭的問題。為此,晉江提出要創新轉型,而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給晉江創新轉型提供了一條很好的路子。對晉江來說,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加快轉型升級,不僅傳統產業要供給側改革,新興產業、服務業也要供給側改革。
傳統產業怎樣進行供給側改革?劉文儒認為,首先,開發設計生產出來的產品必須符合市場消費需求,讓產業升級的步伐跟上消費升級的節奏;其次,生產出的產品必須質量好,又可靠;第三,產品生產出來后,還要考慮通過何種渠道更好銷售產品;最后是引導消費者主動購買產品,讓產品的升級引領消費的升級。解決了這四個問題,供給側改革供需兩端就對上了。為此,晉江提出了產品、技術、品牌、管理和商業模式“五個創新”,持續推進創新轉型。
劉文儒指出,晉江鞋服知名品牌較多,已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消費者對品牌的選擇和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整合,有的強強聯合,有的要轉型做代工、做配套。他表示,龍頭要做強做大,打造一批國際化品牌;中小企業要提高代工生產能力,為國際品牌做代工和配套;還要重點培育一批“專精特強新”企業,從而筑牢產業鏈,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另外,晉江還在原輔料、裝備、技工培訓、研發檢測平臺等方面完善產業鏈配套,滿足企業產銷配套需求。
“一帶一路”是國家大戰略,晉江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應該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劉文儒說,“一帶一路”建設,追求的是“合作共贏”,晉江有著豐富的華僑資源,可以發揮僑力資源優勢,搭建更優質的僑親投資載體,引導優質產能有序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異地產業基地,為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高效的服務。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引進沿線國家的新興產業,從而帶動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
相關數據估算,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如何分食這塊“蛋糕”?劉文儒說,晉江要加快發展體育服務業,如體育展會、體育賽事、體育旅游、體育文化、全民健身運動等,真正從體育制造業延伸到體育服務業,把體育產業這塊蛋糕做大。
一個城市要想實現經濟轉型,它最大的平臺也要轉型,而城市是經濟轉型升級當中最大的平臺。因此,經濟要轉型升級,城市同樣也需要轉型升級。劉文儒表示,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我們通過做好人的文章,重點推進市民化、本地化、一體化;做好城的文章,重點推進人進城、建好城、管好城;做好新的文章,重點加快改革創新,建立新機制、新模式,有效解決“人從哪里來、地從哪里來、錢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