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的下一個路口:聚焦消費升級 尋找內生動力
2015年,中國紡織服裝、服飾業主營業務收入22067.9億元,同比增5.6%;全年利潤總額為1306.3億元,同比增4%。盡管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在經歷持續快速發展后,仍顯示出穩步發展勢頭,但不同于此前,行業內對于轉型升級、尋找發展新動力的呼聲日益高漲。
同樣,在國內,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挑戰也不小,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41.31億美元,環比降10.46%,同比降5.52%。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94.50億美元,同比降2.75%;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146.81億美元,同比降7.23%。
毫無疑問,消費升級正在逐步地改變中國服裝業的格局。
消費升級帶來的轉型壓力倍增
中國服裝行業“十三五”發展綱要(征求意見稿)提出,“為產業注入中華文化內涵,強化產業文化建設,以塑造產業文化軟實力為目標,建立現代服裝產業文化體系”、“明晰產業‘產品—品牌—文化’不斷深化的發展路徑,確立行業文化發展戰略”等是產業提升附加值、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而中國服裝協會提出,未來五年,中國服裝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在于創新能力的提升,將致力從科技進步、產業鏈上下游集成創新、產業集群升級發展這三大方面形成點、線、面式的發展格局。
“服裝行業很大、生產企業很多、消費者很多、需求很多樣,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在很多時候讓行業中的企業找不到自身轉型升級的方向和定位。”服裝行業的一位從業者無奈表示。
僅以服裝企業多年以來適應的款式研發和生產數量為例,個性化和時尚化市場需求已對企業研發和生產模式帶來顛覆性變化。“多款少量”模式讓服裝企業面臨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復雜局面。當前,服裝企業普遍面臨消費者需求變化快、多樣局面,且電商的快速發展,也讓企業面臨多樣化、小批量訂單。
近年來,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的變革,國內服裝企業紛紛掘金“快時尚”、“輕奢品”等的案例日益增多。“快時尚”行業潮流要求服裝企業快速跟蹤甚至創造市場潮流,在產品生產、流通等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快速研發、快速上貨周期及零庫存”模式,正讓國內服裝企業抓取更新更快的市場機遇。另外,國內服裝企業正在探索品牌升級甚至是瞄準“輕奢品”等創新升級道路。國內品牌的產品正在細分化,以針對不同層次消費需求。例如,童裝企業挖掘消費升級商機,從制造服裝到生產“快樂”——給產品消費者帶來體現童年樂趣的附加價值;商務服裝企業,則看中消費人群背后的衍生需求。在企業看來,一個消費者背后是一個完整的消費體系,由服飾消費入手,將可以切入更廣闊市場。頂尖設計師原創設計、高品質面料工藝及小眾產品等“輕奢品”方向也成為服裝品牌青睞領域,眾多國內服裝品牌涉足輕奢市場。
變局中尋求機遇不畏征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份,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增速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0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回落1.3個百分點。2013年以來,服裝類商品零售總額增速一直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內需支撐行業發展的動力不足。
盡管不同渠道銷售表現不同,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增長速度均有所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季度分別下降10.2、6.6和2.8個百分點;2015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3個百分點;2015年前三季度,重點監測的45家專業市場成交額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6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自2012年以來,服裝零售價格增幅放緩。2015年下半年,服裝價格增長放緩趨勢更為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2.8%,較上年同期增長0.4個百分點。衣著類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較上年同期增長0.4個百分點。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中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決勝階段。期間,創新發展應是紡織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是紡織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是紡織強國建設的基本保障和追求目標。
具體而言,中國紡織業的創新發展主要體現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方向上;協調發展最重要體現在區域結構、企業結構、行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區域、產業鏈上下游行業以及大中小企業的協調發展上;綠色發展體現在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以及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上;開放發展體現在充分利用好國家戰略,加快產業鏈在全球的布局,促進出口貿易的優化升級上;共享發展則主要體現在行業企業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型,紡織行業要繼續在促進就業、美化人民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具體到服裝行業來看,服裝產業的中國制造必須加快信息化、工業化和服務化進程。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服裝產業要不斷加快對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改造,進行柔性化生產,實現快速反應。也就是說,服裝產業必須加快全產業鏈的信息化進程。
隨著信息化的推進,原屬于制造或工業環節的內容,逐步分離出來并形成獨立的產業,且更加專業化、規模化、效益化,這就是“產業服務化,服務產業化”。通過個性化設計和定制的解決方案,推進服務引導制造的先進業態和商業模式,拓展產品功能、提高交易效率、滿足深層次需求。
產業服務化,必將推進發展動力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我們期盼在服裝產業內部分化或從產業外部進入,形成一批新的信息、物流、金融、文化等專業化服務性的企業或平臺化企業,從而能夠適應和引導新的服裝消費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