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多了“安全鎖” 更多服裝有“質?!?/h1>
從3月31日起,《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開始實施,該辦法對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絮用纖維制品、學生服、紡織面料等消費品的質量進行分類重點監管,填補了國內紡織品特別是學生服質量監管專業性法規的空白。辦法對百姓生活將帶來哪些影響?記者采訪了洛陽市纖維檢驗所專業人士。
1 校服發放前,學校須委托檢驗
學生服的質量安全是家長普遍關心的大事,《辦法》對學生服的質量安全有了更嚴格的監管。
“學生服就是平常說的校服,《辦法》將學生服單獨拿出來進行細致規定,對生產、采購、使用等全過程加強監管,足以見得對學生服質量監管力度之大。”市纖維檢驗所副所長李東說。
在生產方面,《辦法》規定,學生服原輔材料應驗收記錄,內容包括原輔材料名稱、規格、數量、購進日期等;學生服的標識應包括纖維成分、含量、安全類別。紡織面料不能確定安全類別的,應當標注國家標準要求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重金屬含量等理化檢驗指標。學生服須經具有法定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出廠檢驗合格后,才可向使用單位供貨。
在采購、使用方面,《辦法》規定,使用單位應當提供質量合格的學生服;應當履行檢查驗收和記錄義務,驗明并留存產品出廠檢驗報告,確認產品標識符合國家規定要求。此外,學生服使用單位應當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對學生服進行檢驗。
“學校須對校服進行委托檢驗,意味著校服在發放到學生手里之前須經過生產企業和學校‘雙檢驗’,校服質量多了一道‘安全鎖’。”李東說,學校未履行檢查驗收和記錄義務或未按規定委托送檢的,將被責令改正,并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2 更多服裝有了專業質量保障
新買的牛仔褲掉色嚴重,襯衣接縫處不牢易開線、被單洗后縮水變小許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這些纖維制品出現質量問題,怎么辦?
李東介紹,此前,消費者遇到此類纖維制品質量問題需要維權時,需將纖維制品送到權威機構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大多只能靠《產品質量法》進行籠統判定,而沒有細致化的專業性法規,《辦法》打破了這一局限,填補了目前國內紡織品質量監管的專業性立法空白。
國家質檢總局2006年頒布實施的《絮用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僅適用于一些有填充物的制品,如棉衣、棉被等。此次實施的《辦法》將絮用纖維制品、學生服、紡織面料等全部納入,適用范圍更廣,意味著消費者在進行纖維制品維權時有了更明確、更詳細的專業性法規保障。
3 標識更規范,維權憑證足
《辦法》還要求纖維制品的標識更加規范,標識標注內容包括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生產者名稱和地址,以及產品名稱、規格、等級、標準編號等。
“產品標識相當于產品的‘身份證’,代表了產品各項指標的真實情況,也是消費者了解并最終購買的根本依據,更是向消費者給出的承諾。”李東說,有了詳細的標識,一旦消費者遇到服裝等纖維制品糾紛時,就有了可靠的維權憑證。
此外,《辦法》還對抗震救災、扶貧濟困等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性活動中使用纖維制品進行了規定。
目前,洛陽市纖檢部門正在全市范圍宣傳、推行《辦法》,市民如遇相關問題,可向纖檢部門舉報或咨詢,電話6315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