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出口產品“海外倉”實現外貿穩增長
近年來,享受了諸多行業政策紅利的跨境電商成為我國外貿市場的一匹黑馬,在穩定外貿增長、刺激消費回流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今年跨境電商行業面臨一系列政策調整,風口正逐漸從B2C轉移到B2B模式,發展出口產品“海外倉”正成為實現外貿穩增長和優化升級的一項重要部署。
商務部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出,將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
2016年跨境電商進口稅收政策也迎來調整,4月8日起將執行新稅制,行業面臨巨變。天貓國際總經理劉鵬表示,“低門檻跨境電商的政策紅利即將結束,平臺型跨境電商在抵御政策波動風險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全球品牌直供時代會真正到來。”
隨著跨境電商被提至外貿增長新引擎的高度,鼓勵企業出口的“海外倉”站上政策風口,成為“中國制造”的海外支點。
所謂“海外倉”,是指跨境電商企業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將商品批量出口到境外倉庫,電商平臺完成銷售后,再將商品送達境外的消費者。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既是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外貿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實現外貿穩增長和優化升級的一項重要部署。
對企業而言,“海外倉”建設有利于降低成本。傳統出口模式需經過外國進口商、外國批發商、外國零售商三個環節才能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海外倉”建設可以讓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不僅擴大產品品類、節約成本,還減少了中間環節,實現本地銷售、本地配送。此外,“海外倉”也是展示品牌、售后、咨詢的窗口。據估算,“海外倉”物流環節較零售直郵方式成本可降低20%至50%,貨運時間從20天左右縮短到3至5天。
對于監管而言,“海外倉”等跨境電商B2B模式可實現清關的規模化和規范化,有利于降低監管成本,提高通關效率,避免偷稅漏稅。
對于消費者而言,“海外倉”還能服務于國人“海淘”。例如,順豐以其“海外倉”作為統一收貨地址收貨后,再集中運回中國,不僅提高商品流轉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2017年將增至8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
但是,我國針對跨境電商尚無專門的法律法規,而國際物流、通關、商檢、關稅等問題又較復雜,亟須專門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消費者權益。
隨著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未來的系統性監管勢必提上日程,整個行業也將走向規范化。據記者了解,商務部《跨境商品電子商務經營服務規范》已于3月22日開始公開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