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國經濟2016面臨的幾大困局 思考應對策略
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經歷了2001-2010年的十年輝煌,終于無可挽救地陷入衰落。東莞已經出現了好幾輪企業倒閉潮,2015年內有不低于4000家企業關門。
第一大困局:出口減緩,房地產綁架了GDP
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經歷了2001-2010年的十年輝煌,終于無可挽救地陷入衰落。東莞已經出現了好幾輪企業倒閉潮,2015年內有不低于4000家企業關門。
世界工廠衰落的轉折點是2008年,從2008年至2012年,公開的數字是,東莞有7.2萬家企業被關閉。現在,以勞動密集型為特點的東莞企業大量倒閉,標志著以透支生態環境與勞工生命成本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在此之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按照官方說法是投資、外貿、內需,如今這三駕馬車齊齊死火,外貿這駕馬車再也無法拉動中國經濟增長。
過去20多年以來,房地產一直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曾有段時間高度泡沫化的房地產業陷入停頓,結果房市的下滑帶動的幾十個上下游企業卻陷入全面產能過剩。比如離房地產最近的鋼鐵業、水泥業產能過剩高達30%左右;距離較遠的地板、家具、紡織業等相關產業也嚴重過剩。這種產能過剩危機,被比喻成“中國經濟的核威脅”,即像核彈一樣,隨時可能引爆經濟危機。
于是,我們現在又不得不重新振興房地產,結果以深圳為代表的全國樓市迎來了第三輪高漲!
房地產綁架了經濟增長,刺破泡沫意味著GDP大跌,誰也沒有勇氣。這是第一大困局。
第二大困局:人才開始錯位,招工難、找工作亦難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現在不僅是招工難,而且找工作也難。
為什么這兩個事會同時出現?究其本質其實是中國的人才開始出現錯位。
主要體現在:
一是農村過剩勞動力。隨著世界工廠的倒閉,大批農民工返鄉,但是回到家里無事可做。
二是外資白領踩空。隨著大量外資撤出中國,不少原來薪資優渥的白領失去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又不愿意放下身架。
三是大學生不對口。大學生學非所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知識、新技能的更新速度,遠遠不是傳統大學教材所能跟的上的。 四是待業青年的焦急。這些人文化程度不夠,面對各種新興的產業,幾乎兩眼摸黑。
四是智能化帶來的沖突。一方面我們急需可以操控這些機器的高端工人,另一方面傳統工廠里的藍領工人無法適應這種程序化操作。
因此,一方面我們發現招不到合適的人,另一方面很多就業者招不到合適的工作……
第三大困局:資源危機嚴重,對外高度依賴
中國的環境污染是立體化的,即水(江河湖海)、陸(土地)、空(空氣)全面嚴重污染,這是中國經濟的粗放發展導致。無論是作為未來的生產資料,還是作為生活資料的糧食,我們都缺少良好的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