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合作邁向一體化發展 四川“搶穿”重慶皮鞋
2016年3月,位于安岳的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內兩家制鞋企業投產,四川永強百麗鞋業屬于其中之一,但其入駐園區的時間并非最早,2015年10月才成為該產業園中的一員。
渝成國際制鞋園區采取政府搭臺、以企建園模式,由龍頭帶領、中小企業抱團入駐,早在項目一期破土動工前,已經吸引71家企業入駐。四川永強百麗鞋業總經理鄒代強說,他的企業從成都遷來,看重的便是安岳在成安渝高速公路中點,能同時輻射成都、重慶兩座大城市。鄒代強的企業入駐園區時,已經有數十家重慶企業和園區簽約,“看重的就是安岳富足的勞動力市場,成都的鞋企都了解,安岳制鞋工人非常多,到安岳就是要搶占制鞋熟手。”
“沒來的鞋企現在都比較后悔。”渝成制鞋產業園投資公司綜合事務部經理、安岳項目部負責人張伯軍接過話說,最早跟渝成產業園簽約的一批鞋企,70多家中,有30多家來自重慶。
成功吸引大批渝企,有人說因為制鞋園區筑巢引鳳做得好,也有人說是跑馬圈地肯下功夫。在成渝兩地紛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當下,不得不說,制鞋園區的積極主動贏得了一籌。
張伯軍說,2012年成渝兩地鞋企提出轉移時,在重慶發展的他,看上了鄰近的四川安岳縣,并立即跟安岳縣政府接觸和對接。“借助成安渝高速,到成都和重慶均在1小時左右,今后這里距天府國際機場只有40分鐘車程,距重慶港口也僅50分鐘車程。關鍵是160多萬人口的安岳縣,能就近滿足鞋企的招工。”
2013年,重慶璧山有約100家鞋企分別與安岳渝成制鞋產業園和樂至鞋業工業園簽到入駐協議或意向書。“鞋材配套生意,一方面要跟著大企業走,另一方面要有充足的發展空間,這是我看中安岳的主要原因。”一位已經落戶安岳的璧山皮鞋來料加工廠負責人如是說。
完善的產業鏈配套也是這些新興產業園區能夠吸引渝企入駐的重要原因。“一期包括鞋材中心、生產中心、研發中心、物流中心、招商中心和少量商業配套。”張伯軍說,接下來園區還將進一步擴充產業鏈,引進包括出口基地、品牌基地、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及建設學校、酒店、寫字樓和商場等,全面解決園區內從業人員購物、就醫、子女上學等問題。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安岳園區如今簽約的重慶鞋企占到了60%以上,數量上遠遠超過成都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