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轉型升級呈現新格局
2015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在逆境中迸發出全新的精神面貌,企業紛紛迎難而上,通過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資源整合,積極孕育增長新動力,行業轉型升級成效不斷顯現。
智能轉型成效顯著
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引導下,行業企業抓住智能控制、云平臺、互聯及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深入踐行智能化創新引領戰略,加快智能轉型。
產品方面,一是以伺服直驅和電腦控制技術加快傳統工業縫制設備的智能化升級,2015年電控產品占工業機總量的比重由58%提升到65%。二是以自動模板機、自動貼袋機等為代表的各類縫制單元設備產業化進程加快,產銷同比增長超過30%。三是機器人、機械手在縫制設備上得到較快應用,提高了設備智能化水平。
在制造和管理方面,企業紛紛上馬智能化、自動化加工設備,如杰克全自動精工復合線加工縫紉機機殼和底板,振盛的彎針連桿自動化加工工藝,中捷、富山等引入機械手進行機殼噴涂,大豪推出智能工廠網絡管理系統,實現自動化生產、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行業步入創新爆發期
2015年,由于產品價格和利潤大幅縮水,企業紛紛轉向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增強創新能力,研發高附加值和差異化新產品,走上了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據協會抽樣調查顯示,2015年行業骨干企業平均科研投入約占銷售總額的4.76%,同比增長21%;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由上年的約13.8%提升到目前的14.9%左右;行業全年新申請發明專利605項,同比增長27.9%。行業步入創新成果爆發期,一大批具有明顯創新和差異化的新產品涌現,激發和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大大促進了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
行業整合加速推進
在經濟持續下行、產能過剩的行業增速轉軌期,行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等資源整合日趨活躍,在實現互相抱團取暖,提升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同時,也推動了行業發展格局的調整。如,上工申貝與匯寶建立戰略合作,加快中高端厚料機國產化;美機收購翰德利,填補在縫制單元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空白;上海威士與日本重機、江蘇祥泰和日本兄弟的戰略合作,實現了中外企業在技術、產品和市場層面的強強聯合;標準、順發進行知識產權有償使用,開啟了行業專利資源共享新時代。
差異化推動發展模式轉型
隨著行業產能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企業紛紛尋求差異化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大企業找準戰略定位,杰克率先在行業中建立網上設備租賃平臺,探索和創新設備營銷新模式;中捷堅守品質,不斷聚焦智能模板機、智能羅拉車等高附加值產品;富山堅持走高端產品路線,主打智能包縫等產品;舒普加強個性化研發,快速向智能解決方案專業提供商轉變。中小型特色企業如力佳、鴻立、翔科等,則紛紛在產品品質、功能、用途上進行差異化創新,回避與大企業的硬碰硬競爭,以專精特在市場上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