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加緊落實配套措施促紡服業補短板上臺階
近一年來,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勢頭很猛,成為國內紡織服裝產業投資熱度最高的地區。據統計,2015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17.9億元(其中兵團66.6億元),較2014年增長231%,新增紡織服裝企業382家,其中內地紡織服裝企業赴疆投資設廠103家,全年實現新增就業9.7萬人(其中兵團1.36萬人)。強勁發展的背后也凸顯出不可避免的階段性問題和發展短板:一些重點園區缺少主攻行業和重點項目,產業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個別重點園區還沒有形成集聚效應。針對這些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紡織就業辦主任梁勇表示,繼2014年下半年相繼出臺的7項扶持政策之外,2015年自治區政府又制定出臺了崗前培訓補貼資金管理和社會保險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項措施。今年,自治區還將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爭取補短板,促使新疆紡織服裝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1、鼓勵產業向下游延伸
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據梁勇介紹,新疆紡織產業發展可概括為“分步走,兩手抓和三管齊下”。“分步走”是以棉紡織為切入點,以印染為突破口,以服裝和針織品為重點,逐步建立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兩手抓”是指一手抓以園區為主的產業集聚發展,一手抓以縣鄉為主的產業集群發展,以南疆地區縣鄉為主,發展特色紡織服裝產業,就近就地就業。“三管齊下”是指壯大一批重點園區,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如民族服裝、地毯、刺繡、艾德萊斯綢等;扶持一批優秀企業,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就“分步走,兩手抓和三管齊下”這一思路,梁勇進一步指出,一是全面落實自治區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政策,鼓勵紡織企業向下游延伸;縮短紡織服裝企業貸款貼息、出疆運費補貼等政策性申報補貼周期,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益。二是以產業集聚發展為目標,創新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民營資本通過BT、BOT、PPP等多種方式投資,加快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印染污水處理設施和紡織服裝標準廠房建設,進一步提升園區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而市場方面要以企業為主體,支持150個新建擴建企業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投產,早日實現新增就業目標;扶持200余家現有優秀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另外,還要支持少數民族群眾集聚的鄉鎮因地制宜,就近就地,推動服裝服飾、針織家紡、地毯刺繡等做大做強;扶持和田市艾德萊斯綢、洛浦縣地毯、墨玉縣民族服裝、英吉沙手套、阿克陶柯爾克孜族刺繡、木壘哈薩克刺繡、吐魯番旅游紡織品等特色產業發展,培育8個~10個特色產業集群。
2、設立基金降低融資成本
當前,出疆棉紗補貼、增值稅返還等申報兌現周期過長,個別一些地州出現拖延專項資金撥付現象。針對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梁勇表示,自治區要與國內知名券商合作,設立總規模80億元~100億元的紡織服裝產業基金,開展股權投資,降低融資成本;開展紡織機械設備租賃予以紡織服裝固定資產貸款貼息同等政策等試點工作。
比如,為了解決在疆企業的貸款難問題,2015年政府組織召開金融支持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和“短平快”項目對接會,駐疆金融機構積極響應,會上共簽約46億元,比2014年金企對接會提高了30.7億元。截至2015年12月末,新疆金融機構針對紡織服裝產業各項貸款的余額達91.44億元,較年初增加37.89億元,同比增長70.75%。2015年自治區政府共下撥企業貸款貼息、出疆運費補貼、技能培訓和社保補貼等專項資金32.8億元。
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以“三城七園一中心”為主要布局,中央支持的基建資金也主要用于這些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梁勇介紹,在中央和自治區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的園區道路、供排水、污水處理設施和紡織服裝標準廠房中,到2015年為止已經完成了71個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道路240公里,供排水管網600公里,新建和擴建污水處理設施項目7個,建成紡織服裝標準廠房360余萬平方米。園區基建的不斷完善,對于新疆堅持貫徹以工業園區發展模式推進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舉措具有積極的作用。“目前阿克蘇和庫爾勒紡織印染污水處理設施均已完成土建工程,設備安裝基本完成,預計2016年6月可試運行。瑪納斯縣投入7.15億元,完成了對原有3家漿粕、粘膠纖維企業污水和廢氣綜合治理,2015年9月恢復生產。位于阿克蘇紡織城的浙能集團2×35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已經完成主體建設,2016年10月可投入使用。庫爾勒經濟開發區紡織城熱電廠(2×35萬千瓦)項目已獲得自治區核準,2016年3月開工建設。”梁勇說道。
3、加強人才培訓力度
對于進駐新疆的企業來說,人才缺失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最為擔憂的問題,除此之外社保繳納比例較高也是目前紡織企業發展的幾大壓力之一。新疆自治區政府敏銳地抓到了企業的痛點,出臺了針對性的崗前培訓、社保補貼等優惠政策,這不僅體現了政府對于紡織企業的誠意,更為企業在疆發展解決了一些現實問題。另外,技能培訓周期,成本高,高級技術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缺乏,部分本地服裝企業市場競爭力弱,勞動生產率低等也制約產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服務駐疆企業,自治區政府建立了全疆崗前培訓人員實名制管理系統、企業備案制度和項目登記制度,及時掌握各地投資進展和企業情況,堅決杜絕淘汰落后產能轉移到新疆。“實現就業”取得顯著成績,全年培訓9.5萬人(不含兵團,下同),其中企業培訓6.1萬人,占總培訓人數的64.2%,培訓后就業率89.5%。企業就業6.7萬人,占全年新增就業人數的81.7%。梁勇說:“截至到2015年底,登記備案的紡織服裝企業已達1460家。我們還建立了對口聯系部門責任制,自治區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人社廳等10個部門負責對口聯系重點園區,又擴大到園區所在地,每季度對各地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項目進行一次全面核查,幫助協調和解決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梁勇表示,自治區已經研究提出了2016年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工作目標、發展思路和實現目標的重點工作。具體是完成紡織服裝固定資產投資455億元,實現新增就業人數11萬人,培育紡織服裝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300家,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扶持200余家現有優秀企業的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