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2015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浙江奉化項目正式啟動。這是寧波市首個農村淘寶項目,也是浙江省第6個農村淘寶項目。同時奉化驛淘電商園正式開園,主要為入駐園區企業提供辦公商務、網店外包、人才培訓、智慧物流、金融信貸、商脈聯盟、倉儲物流等模塊服務。重點發展以紡織服裝、廚衛家居、美容(發)器具、農副產品、商貿物流、旅游休閑為主的特色專業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全市1個市級服務中心、44個農村電商服務站建成運營。寧波市農產品生產發展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潛力巨大,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電商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提高農村經濟競爭力,實現城鄉經濟平衡發展尚有很大距離。
一、奉化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擴張,但對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認識不到位。近年來,寧波市加強農業經營機制創新,培育了一大批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主體。通過培育新型農業主體,切實提高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商品化生產經營水平,有效改變了傳統農業“低、小、散”的問題,有利于推進農業與企業主體對接,極大地便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但從實際成效看,寧波市農業企業電商化進程遲緩,企業對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認識不足,“電商意識”亟需強化。
(二)農產品資源豐富,但產業標準化水平距離電商要求有差距。“觸網”農產品主要有芋艿頭、水蜜桃、千層餅、油燜筍、羊尾筍、曲毫茶葉等。其中水蜜桃為最熱一款。在奉化水蜜桃淘寶聚劃算活動中,共銷售7137單,銷售額突破50萬元,成效明顯,已經在網路銷售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總體來看,寧波市農產品標準化水平較低,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種類偏少,與高標準、高品質的電商經營趨勢尚有差距,龍頭產品依舊過少。
(三)基礎平臺基本建成,但服務體系建設功能性配套不完善。寧波市農村電子商務體系依然單薄,表現在:1是服務體系不健全,目前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但是政府財政投入有限。2是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物流觸角延伸不夠,冷鏈物流發展尤其欠缺,保鮮技術、儲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過高。目前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成本與損耗成本過高。3是本地農產品電商領軍企業缺乏,能夠利用互聯網平臺,帶動當地農特產品開展全網營銷,提升地方農特產品在網絡品牌影響力的電商領軍企業偏少。
(四)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儲備不足。寧波市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依舊極度缺乏。做電子商務不僅要有貨真價實的產品,還要有營銷手段,如網店美工、產品攝影、產品介紹、信息采集、在線客服、營銷推廣、行情分析、促銷活動策劃等,都需要有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實際操作技能人才,當前此類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二、促進寧波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政策,加大農村電子商務的政策支持力度。
農村電子商務涉及方方面面多個部門,市政府要理順體制,部門聯動,統一部署,進一步明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牽頭部門,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良好的機制保障、政策保障、服務保障和環境保障。
1.給予項目資金支持。根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際需要,通過安排相應的項目資金用于支持建設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電商產業基地、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及農村信息通信基礎設施。
2.給予項目優先支持。優先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園、產業基地、倉儲物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用地。
3.充分發揮創業園的孵化功能,對有發展潛力的農村網商進行重點孵化,努力培育一批在農村扎根的電子商務企業。
(二)建立完善農產品網絡銷售體系
1.集中資源打造奉化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以該平臺為主要載體,拓展芋艿頭、水蜜桃、千層餅、油燜筍、羊尾筍、曲毫茶葉等寧波市主導農產品在網絡零售市場的影響力。
2.積極創新生鮮農產品網上營銷模式。引導寧波市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開展“網上農產品直銷”和“時令農產品預訂”,推動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村專業合作社向電子商務化轉型升級。
3.策劃開展季節性農產品網上促銷。依托第三方網絡團購促銷平臺、各大網絡旅游平臺,開展季節性特色農產品網上團購促銷、組織發動網友線下走進特色家庭農場的旅游活動。
(三)加快市平臺建設和電商人才培訓
1.加快鎮(街道)、經濟開發區電商創業園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鎮(街道)利用閑置廠房建設網商創業園,為當地網商和農村創業青年提供低成本的辦公用房、網絡通信、培訓、攝影、倉儲等電商公共服務。
2.強化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支撐。鼓勵電子商務培訓機構針對農村電子商務進行專業化培訓,努力培養一批兼有電商理論和實操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實施大學生村官“農村火種計劃”, 提高大學生村官的電子商務應用能力和推廣能力。開展針對知識農民的電子商務知識培訓,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3.加大宣傳力度。相關新聞單位、媒體要進一步梳理典型案例,將農村青年創業故事、企業發展經驗、產業基地運營模式等進行大力宣傳推廣,積極營造農村電商創業創新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