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商,暴利主義還是產品主義?
你以為淘寶阿里還是假貨滿天飛,但一場很嚴肅的凈網行動已經開始了。12日上午,阿里巴巴“全網清退”行動正式開啟,從小家電市場開刀,曾經那些我們熟知的品牌如半球、榮事達、三角牌等也赫然在列,被清退處罰的原因是質量問題。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降低了企業的銷售門檻,使傳統企業的銷量成倍增長,數量遠遠超越了質量。但漂亮的數據面前,不談匠心,是繼續走暴利主義,還是堅持產品主義?
數據累積的電商王國
以家用小電器為例,這次被阿里清退的8個品牌,僅電熱水壺這一單品,在2015年一整年的銷售總額就超過7000萬元人民幣。但不幸的是,在這次阿里的抽檢中,這些品牌旗下的電熱水壺、電飯煲、電熱火鍋等廚房生活電器上均存在電源泄露、短路、起火等隱患,目前被阿里全部做清退處理。
其實,被公眾廣為詬病的又何止是電器品牌。
在淘寶,服裝、鞋子、生活用品等領域,驚人銷量的背后是質量的參差不齊,來自小作坊的產品充斥其中,在構成淘寶、天貓強大銷量的同時,也傷害著消費者的利益。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低價是否有品質可言?如果消費者更為追求低價,那么電商從業者是否就理所當然去選購低價商品以銷售?就像在線下,雖然商場十有八九,但地攤貨依然存在,那么我們就有理由抨擊地攤貨嗎?
顯然不是。但令人感慨的是,諸如半球、榮事達之流,明明是發展多年的老牌子,卻為何品質如此令人堪憂?利益的驅使下,一切皆有可能。
產品主義的未來之路
李宗盛的一首《致匠心》,讓“匠心”這個詞匯被公眾所熟知。
但快消時代,追逐紅利,很難有人靜下心來,精心打磨產品。一只鞋子要有多少道工序才能趨于完美,一只包包要經過多少打磨才能呈給顧客,一件衣服的設計美學要有多考究,才能堪稱經典,襯托人的氣質……
我們常??吹侥切┧^“爆款”充斥網絡,一款賣爆,其他商家紛紛跟風,急促的時間要求,使產品的工藝、細節無法做到精益求精,產品質量備受詬病。于是有很多人說:圖片上看著很好,結果買回來怎么會是這樣子!
短暫的逐利之道顯然無法長久生存,電商企業、品牌要長久發展,在追趕時代快步調的同時,對產品的打磨與精造也勢在必行,否則,長久積累的諸多客戶,很可能一夜之間煙消云散,而品牌本身,幾無再崛起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