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
據媒體報道,投資總額8.3億的鄭州歡樂湖童裝購物中心即將擇日盛裝開業,該項目投資總額8.3億,建成可安置1000余戶經營戶入駐的歡樂湖童購物中心,據介紹,如此規模的童裝購物中心在亞洲尚屬首例;無獨有偶,近位于吳興區織里鎮的中國服裝協會童裝產業示范園區也正式開園。園區規劃用地1920畝,總投資70億元,一期總投資10億余元,建筑面積30.9萬平方米,從2014年2月啟動建設至去年底已完工。據統計,本土童裝市場規模將破3000億元,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成為主特征。
據記者從國家統計局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我國億元以上服裝專業市場達362個,攤位數量41.67萬個,成交總額為5492億元,營業面積1700萬平方米,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服裝專業市場擴展發展空間也會越來越大,產業化水平和市場規模程度也將逐漸提高,而占據億元以上服裝專業市場最少40%交易額的童裝來講,未來向上增長的趨勢也將更為的明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與男裝、女裝等服裝品類相比,我國童裝行業起步較晚。隨著我國家庭對童裝消費習慣的改變,國內專業童裝企業普遍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開始發展。從產業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我國童裝行業尚處于成長期階段,具有市場需求增長迅速、成長空間加大的特點。近些年來,我國的童裝消費規模不斷擴大,且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
2015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長8.9%,實際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392元,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223元,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隨著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增強的消費能力為嬰童產業的繁榮提供了保障。
市場人士也認為,除城鄉居民整體消費水平提升外,“80后”、“90后”進入婚育高峰期也進一步促進嬰童消費規模的快速增長。2015新浪母嬰消費白皮書數據顯示,80、90后群體占育兒群體比例超過85.9%,他們多數為獨生子女,經濟成長環境優越,對生活品質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優生優育的育兒觀念。比如以前的家長認為孩子衣服夠穿就行,而80、90后父母則喜歡把自己的孩子打扮的時尚漂亮,經常為孩子挑選新衣服。80、90父母已成為了現代城市家庭的消費決策主體,同時,通過長期的收入水平提升,及目前主流的“4+2+1”家庭結構,現代家庭的孩子的消費支出有兩代人的財富積累為基礎,放大與促進了嬰童商品消費需求的實現。目前,幾乎每個家庭都在不斷增加嬰童食品、教育、玩具、服裝等方面的支出。
某公司研究員今天在接受記者時表示,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逐步淘汰,資源向龍頭企業聚攏,核心競爭力提升,而家庭收入的不斷提升,兒童服飾年人均消費金額也是逐年提升。2008年童裝年人均消費金額為350元,至2012年已達到740元,預計2017年我國童裝年人均消費額將達到1700元,而從市場規模看,童裝產業總產值年增長率達25%至30%,2017年國內童裝行業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廣發證券行業分析師糜韓杰分析,由于經濟下行、需求疲軟等,目前整個服裝行業增速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舊延續10年以來的增速下滑勢頭,2016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僅為9.7%,較2015年全年繼續回落0.4個百分點。在大環境需求不景氣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成人服裝市場增長放緩,男女裝市場趨于飽和的背景下,童裝市場的快速增長顯得尤為亮眼,已成為服裝行業發展的一個新興增長領域。
記者也注意到,童裝行業的快速增長讓眾多品牌開始投去目光。如今不僅是休閑服飾,李寧、安踏、361度等大量體育品牌也開始搶食,快時尚ZARA、gap、h&m也擴容了童裝銷售區域,奢侈品牌gucci、dior、fendi、armani、burberry等也紛紛加碼了兒童市場。在女裝、男裝之后,童裝成為了服裝行業爭搶的最后一塊蛋糕。
不過在糜韓杰看來,我國童裝市場潛在的空間與容量巨大的現狀不容忽視,而較低的市場集中度也給各童裝品牌帶來了機會。由于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競爭格局,我國童裝市場目前品牌眾多,行業競爭激烈。除了眾多的專業童裝品牌外,隨著成人服裝市場趨于成熟以及童裝市場相對快速的增長,眾多國內外成人服裝品牌企業也紛紛加入戰場,加劇了行業競爭,形成了現在國內外眾多品牌混戰的局面。
目前來看,國內童裝品牌占上風,在市占率排名前十的品牌中,有7個中國品牌,3個國外品牌,排名前五的全為中國品牌。根據品牌進入路徑的不同,童裝品牌可分為專業童裝品牌和成人裝延伸品牌,同時又可按照品牌來源分為國內品牌和國外品牌。專業童裝品牌是指獨立的童裝品牌,如巴拉巴拉,成人裝延伸品牌是指在原來成人裝基礎上,延伸發展出針對嬰童的服飾品牌,如E-land是韓國著名成衣品牌,誕生于1980年,旗下品牌眾多,有主打成人休閑裝的E-land,還有兒童服飾品牌E-landKids等。
研究員也談到,從市場占有率上看,截止目前,國內前四大童裝品牌市占率為5.7%,前十大童裝品牌市占率僅為8.8%;對比美國童裝市場前四大品牌市占率高達25%,前10大品牌市占率達到35%。對比中美兩國童裝品牌龍頭企業,國內巴拉巴拉市占率居首,但僅有3.1%;美國童裝龍頭Carter’s市占率高達12%。國外品牌對于尚處在成長期的中國童裝行業無一例外也是個沖擊。我國的童裝品牌如何突圍還需要業界給予高度的關注。
此外,糜韓杰指出,隨著童裝消費更加趨向于品牌化,我國童裝市場將會逐漸趨于集中化。一方面隨著《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作為強制性標準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童裝審核條件的嚴格化,將會使市場中的規模較小,缺乏研發資金支持的小型企業逐漸被市場所淘汰。另一方面,隨著80、90后人群對于具有時尚設計感,凸顯個性化的品牌童裝的需求進一步增長,而其他沒有質量保證、設計缺少流行時尚元素的無品牌或小型品牌企業也將逐漸遭到淘汰。
糜韓杰進一步表示,雖然目前國內童裝市場仍相對分散,但近年來已經漸漸展現出集中化的趨勢。2012年至2015年我國前十大品牌占有率一直在增加,從2012年的8.8%到2015年的10.6%。對比鄰國日本和韓國的成熟嬰童服飾市場,童裝消費通常呈現較為集中的市場結構,而處于成長期的我國童裝市場集中度連成熟市場的一半都沒有達到。因此,品牌化趨勢下的行業集中度提升是未來國內嬰童服飾的發展方向。
此間業內人士也向記者強調,與食品等其他日常消費品相比,服飾類商品易受宏觀經濟的波動影響。我國宏觀經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均保持較快增長,但是受國際市場經濟發展以及我國現行改革效果的不確定影響,未來我國經濟形勢可能存在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消費預期下降等情況,進而可能降低對童裝等服飾消費的頻次、抑制童裝等服飾類產品的市場需求,影響行業內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