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提出指導意見 縫制機械產業如何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主戰場。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于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當前,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步伐不斷加快,在激發“雙創”活力、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已初顯成效,但仍存在平臺支撐不足、核心技術薄弱、應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加強、體制機制亟需完善等問題。
《意見》提出了四點基本原則,縫制行業應當在其中主動作為。
一、堅持創新驅動,激發轉型新動能。在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各類互聯網平臺搭建完善的過程中,縫制企業可以與互聯網企業等“雙創”力量和資源充分整合,帶動技術產品、組織管理、經營機制、銷售理念和模式等創新,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與健康發展。
二、堅持融合發展,催生制造新模式。在技術融合與理念融合方面,縫制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在發展理念、產業體系、生產模式、業務模式等方面可以加強合作,充分發揮互聯網聚集優化各類要素資源的優勢,構建開放式生產組織體系,大力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
三、堅持分業施策,培育競爭新優勢。深刻把握互聯網技術在縫制行業的發展現狀與應用前景,針對不同企業的基礎和水平差異,完善融合推進機制和政策體系,通過定制化的合作模式,推動縫制行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四、堅持企業主體,構筑發展新環境。在立足市場機制作用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在政府的引導作用下,與互聯網加強融合,培養創新文化與品質、品牌文化,促進宣傳與輿論引導能力的擴展,構筑良好的、有序的行業發展新環境。
本文為中國縫制設備網(www.sewworld.com)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