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設備行業的“高考”節點 這四門“科目”該怎么答題
2016年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近千萬考生懷揣著各自的夢想奮力拼搏,力圖走向更好的未來!
2016年的中國,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是“一帶一路”的戰略落實之年,是“中國制造2025”愿景夯實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供給側改革與轉型結構升級刻不容緩。對于所有行業來說,這就是今年的一場全國統一“高考”!
作為考生之一,2016年的中國縫制設備行業面前是同質化日趨嚴重、價格競爭持續進行、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保護仍顯缺乏、創新與管理人才依舊不足、高端市場占有率偏低等等難題。到底該怎么解答?所有縫制人都各施所長,在這樣一場大考中奮力拼搏。
第一場,“語文”:
1、培養企業的創新文化、管理文化與人文文化。文化是民族之魂,同樣也是企業之魂。每一個優秀的企業都具備獨特的企業文化,這是企業的堅固磐石。把企業文化比喻一支準備發射的火箭,那么創新文化是燃料,是推動企業進步不可或缺的活力;管理文化是精密的線路,良好的管理文化意味著企業的有序與高效;而人文文化則是箭體,友愛、親和是人類的精神需求,好的人文環境能保障企業的堅韌與團結,讓所有人眾志成城。
2、制定符合企業需求的發展戰略。立足企業的現狀,根據企業的優勢與不足去制定發展戰略,在市場、科研、生產、營銷、服務、人才等方面具備獨到的眼光,建立完善的體系。
第二場,“數學”:
1、開啟互聯網思維,融入網絡平臺,重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發展前景與應用。如今,“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網絡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為商業提供了無限可能。作為傳統制造產業,縫制設備行業應當更加主動地“觸網”,融入到互聯網發展生態鏈當中,重視“互聯網+”與智能化的融合發展,實現企業的現代化。
2、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品質,提高核心競爭力。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習近平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可以看出,科技創新是發展的根本,只有在科技創新上不斷實現突破,并且在品質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全球競爭舞臺上真正擁有一席之地。
第三場,“外語”:
1、深入融合下游產業,帶動上游產業,打造發展生態鏈。紡織服裝、箱包鞋帽等下游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發展模式更具特點,縫制行業應該積極主動地對其需求進行溝通、了解,才能保持發展敏感度,通過并購、入股、合作等方式來參與下游產業的布局、研發、設計、營銷等等,也許是一種新的可能性。而上游產業是縫制行業發展的基礎之一,通過扶持、引導等方式幫助上游企業發展、提高,對于行業的生態化健康發展也是必要的。
2、放眼國際市場,開拓國際運作視野,逐步切入國際高端市場。國內縫制行業內的骨干企業應當站在全球角度思考企業發展未來,熟絡國際運營模式,整合國內外資源,打造企業國際運作能力,沖擊全球高端市場。
第四場,“綜合”:
1、樹立品牌意識,提高綜合影響力。通過良好的信譽、優質的品質、領先的科技、貼心的服務、獨特的文化與具備吸引力的價值觀實現企業品牌的影響力。品牌影響力,毫無疑問是綜合競爭力的最直觀體現。
2、立足行業、產業集群,不僅“和而不同”,也要重視集體的力量。在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也應最大程度發揮行業整體的實力與產業集群帶來的優勢,通過整體發展與競爭促進,實現企業的不斷進步。
我們祝愿莘莘學子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也期待著縫制設備行業能夠“高考”成功,實現發展新跨越!
本文為中國縫制設備網(www.sewworld.com)專稿,轉載請主動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