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合創新理念 西樵紡織業華麗轉身
作為全球紡織服裝行業盛事,2016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今年花落西樵。這個中國面料名鎮再一次躍上時尚舞臺。從拉開中國近代紡織工業大幕,到歷經時代更迭與技術革新,現代化設備覆蓋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西樵紡織產業正撥開過往的帷幕,用工匠精神和創新理念華麗轉身。
高端機械覆蓋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作為近代紡織工業發源地,1873年中國近代紡織工業先驅、民族資本家陳啟沅在家鄉西樵創辦中國首家機械化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開啟西樵近代紡織新一頁,也拉開了中國近代紡織工業序幕。
20世紀80年代,西樵已形成“千家廠、千家店、萬臺機、億米布”的產銷規模。幾經優勝劣汰,全鎮目前擁有紡織服裝企業863家(包括紗線、面料、印染及其他配套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4家,從業人員約5.8萬人。
西樵鎮走上了一條政府引導扶持、技術創新推廣、市場培育引領、產業集聚帶動之路。西樵鎮鎮長關海權坦言,紡織產業進步離不開技改的重要助力。數據顯示,從2008年至2015年,西樵整個紡織產業技改投入達到22.4億元。以2015年為例,全鎮紡織設備約3萬多臺,其中進口設備約占30%,高檔設備約占45%,遠高于全國23%的平均水平,擁有年產各種紡織面料26億米的生產能力。
在加強面料織造的基礎上,引入了原料、機構、服裝、家紡、物流等上下游產業環節,形成一條龍產業鏈。西樵紡織的平臺+市場+基地的產業規模已經成形,成為全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并涌現出致興、黛富妮等一批知名紡織企業。
目前,西樵的面料生產銷售以襯衫面料、裝飾布、牛仔布為主,產品品種多樣化。據統計,西樵紡織品銷售量占國內同類產品比重9%。
西樵面料正加快“走出去”戰略的步伐,通過大力推進展貿業,提升“西樵面料”的區域品牌價值;舉辦博覽會,鼓勵企業抱團參展;搭建生產商和采購團交流對接平臺等多項措施強化品牌建設。
以研發創新突圍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隨著“互聯網+”的浪潮開始拍打西樵紡織產業,西樵紡織企業的神經被觸動了,質量和創新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在西樵紡織產業基地的80家企業中,60%從事著紡織業相關產業,其中三分之一組建了自主研發團隊。
在傳統紡織服裝業遭遇瓶頸的當下,位于該基地的佛山市致興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的“四面彈”牛仔面料卻斬獲了國際知名牛仔品牌美國鷹牌單品300萬碼面料的訂單。明星產品的推陳出新,正在為傳統制造業爭取著新空間。
致興去年底正式推出“四面彈”面料,其研發早在2012年便啟動。數十人的研發團隊嚴格把關,讓原料達到最佳配比。
“每種新產品的研發從一開始就要與配比參數做斗爭。”致興開發部經理陶小成介紹,彈力牛仔褲通常只能朝水平方向拉伸,垂直方向也能靈活拉伸的牛仔褲很少見。國內在這塊技術上一直存在空白,現在由西樵致興紡織填補了。
“‘四面彈’的水平拉伸度有80%,垂直拉伸度50%,而國內牛仔面料一般縱向伸長度有20%已屬難得。”陶小成說。
產品面世的背后是工匠一樣的精神。據陶小成介紹,試驗失敗的結果就是和原料供應商協商改良纖維、紗線的性能,然后無數次地變換原材料配比、合成方法,觀察成品效果。為了研發成功,陶小成團隊早期合成并試驗生產出的布料多達十幾萬碼。“保守估計,這些布匹相當于10萬條牛仔褲。”陶小成說。
在大數據時代,除了對質量和創新有所追求,西樵紡織業也將數據分析應用到生產營銷中。在佛山市湘隆紡織有限公司,近一兩年來,開始針對運動裝、休閑裝等多個不同服裝受眾進行分析。“我們在做人群分析基礎上,推出適應他們需求和愛好的產品,做企劃銷售方案。”該公司銷售經理唐勝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