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服裝如何撕掉低端標簽?必須創品牌、提品質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作為消費品工業的一部分,目前的中國服裝行業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服裝品牌企業大量關店;另一方面,紡織服裝業卻實現了出口、利潤的雙增長。如何解釋這個現象?
幾年前出現的服裝行業大量關店現象如今還在持續。作為男裝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雅戈爾在今年已經關閉了35家門店。另一大品牌九牧王,一季度凈關店26家。貴人鳥今年新開零售終端71家,但是卻關閉了148家。
有人說,這些數據表明服裝業還處在寒冬之中。不過,海關總署的數據卻顯示,4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增長接近5%,環比大增超過兩成。利潤方面,紡織服裝業一季度的增速也接近7%。看起來不光不冷,還暖意融融。
據了解到,紡織服裝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國際對標率也高于一般的消費品工業,也就是說,早就和國際接軌了。大量服裝出口到國外,其實也是這個行業可以一邊關店,一邊賺錢的原因。
但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保持這種狀態,并不是利好,因為這說明國內服裝的品牌認可度不高。國務院辦公廳最近印發意見,提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專項行動,創品牌是中國服裝行業的當務之急。
當前我們國家紡織服裝行業的痛點就是缺乏品牌這一核心競爭力,其中的原因就是企業的創新動力不足。雖然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加大創新的投入,但是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在國內市場銷售的企業仍存在創新不足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國內市場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在品牌消費方面,我們正走過符號消費的時代,并開始進入品質保障的時代。人們之所以購買品牌,是因為它有足夠好的品質保障,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看中品牌的設計,所以設計師品牌開始流行,而且正處于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同質化的產品已經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而我們的傳統優勢是低成本的擴張,這就意味著傳統的、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已經無路可走,所以一些之前進行盲目擴張的企業不得不開始收縮戰線。
因此我們必須將企業的發展戰略轉移到提品質、創品牌上面,雖然創品牌是很多企業向往的,但是創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設計研發是企業創品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而設計師就是這個環節上最重要的鏈條。但是長期以來,國內學校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一直處于一種薄弱的狀態,企業不太注重自己的設計師,更不舍得高薪聘請知名的設計師。
因此,為了提升品質,創造中國的知名品牌,我們有必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提升中國的創新能力,借助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浪潮來改革教育方式,為各種創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第二就是要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打擊各種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和銷售行為,為企業創新提供更良好的環境。因此從整體上來看,無論從當前形勢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創新才是企業的核心的競爭力,是提升品質創造品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