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深度洗牌 強者愈強
盡管今年全球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仍持續低迷,訂單爭奪更趨激烈,但我國紡織行業通過不斷的調整轉型,貼近市場,整體保持了平穩的發展勢頭。根據今年初的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和基本調研情況來看,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保持了較高的開工率水平和較好的出口接單率。在嚴峻的外部環境下,企業分化趨勢繼續加大,優勢企業越來越明顯地占據主動權,體現出強者愈強的發展態勢。
據中紡聯春季調研情況顯示,春節后,80.6%的樣本企業開工率保持在90%以上,12.9%的樣本企業開工率為80%~90%,6.5%的樣本企業開工率在80%以下。有效樣本企業中,53.3%的企業內銷訂單有所提升。與內銷市場相比,出口訂單形勢偏弱,25%的企業訂單有所增長,50%的企業訂單與上年持平,25%的企業訂單下降。
調研顯示,2016年國內經濟以穩健為主,緩增長趨勢依然是新常態。紡織行業去產能、去庫存、調結構的整體態勢沒有改變,在市場需求增長緩慢且乏力的情況下,穩增長和市場洗牌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據商務部信息,今年1~2月,全球31個主要經濟體的進出口額全部下滑,且下滑幅度都在兩位數以上。這也說明全球需求不振是個較為嚴峻的事實。
調研中,以外貿為主的紡織企業普遍認為,2016年的全球市場需求不容樂觀,較明顯復蘇增長的概率較小。特別是今年前兩個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下降15.7%,也讓很多企業擔憂出口下降成為“新常態”。
需求總量的停滯不前,造成國際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采購商壓價明顯。2015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對美國、歐美、日本三大市場所占的份額分別下降了02/0.86和3個百分點,而越南、孟加拉國和印度的紡織品服裝出口繼續保持上升態勢。
出口的走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當前,除了國別之間的競爭白熱化以外,比較優勢的競爭越加激烈。中小企業整體承壓,大企業適應外部變化的能力以及新產品研發的整體實力普遍較強,贏家通吃效應明顯,國內產能正在加速淘汰優化。
調研得到的一組數據顯示:作為優衣庫梭織服裝的最大供應商,晨風集團今年前兩個月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40%;H&M在中國最大的供應商獅丹奴,2015年出口達到4.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我國最大的輔料出口商之一寧波萌恒集團,年出口約3.5億美元,同比增長1%。此外,夢蘭集團去年的家紡產品出口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出口總量增長20.5%。今年前兩個月,集團的外貿出口同比增長32%以上,通過新原料的選用,產品不斷被追單。這些現象都表明,國際訂單向大企業集中的趨勢越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