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對中國利大于弊
2016年6月24日14時許,英國脫離歐盟公投結果最終定局——英國與歐盟延續了43年的“婚姻”正式宣告終結!受此影響,全球市場,尤其是海外金融市場出現短暫性急跌,日經225指數一度跌破8%,香港恒生指數一度跌破6%,不過隨后都有較大幅度回升;中國股市表現也是如出一轍。外匯市場被認為是受英國脫歐事件沖突最為直接的市場,隨著公投進展的進行,市場一如預期地出現歐元和英鎊跌、日元和美元漲的局面,但當脫歐公投結果最終定局后國際外匯市場也出現了企穩格局。筆者認為,由于經濟層面的真實沖擊很小、且各國央行已事先準備了應對預案,英國脫歐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有限;對中國而言,更是利大于弊。
首先,英國脫歐并不等于英國終止和歐洲在經濟、金融方面的一體化政策,更不等于歐盟解體。英國脫歐對歐盟的沖擊,遠不如先前蕞爾小國威脅退出歐元體系如成真所致影響,如冰島、希臘等。歐元解體對歐洲金融體系的沖擊是基礎性的,歐洲的經濟和金融、乃至全球經濟和金融都會受到沖擊,而此次英國脫歐更多的影響是心理層面上的。英國脫離歐盟體系后,英國和歐洲大陸間的經濟和金融政策不會改變,兩者間貨幣本來就是獨立的,影響有限。由于歷史和文化傳統的關系,英國事實上只是歐盟技術上的國家,國民情感和認識上,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法、德總是心有“芥蒂”。歐元危機后,歐洲加快了全面一體化的步伐,硬是想在財政、勞動力、政治等諸方面實現統一,結果在移民政策上“引爆”了各國的民族情結,導致各國出于對本國社會和經濟安全等方面的憂慮,各各“高筑墻”。
其次,全球主要央行事先已制定了協調救助預案。事件發生后,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紛紛表態已做好應對預案。實際上,日本央行早在2周前就對英國脫歐的沖擊進行了應對準備。日本央行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為應對英國脫歐帶來的美元流動性緊張和日元上漲局面,已與歐洲央行官員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并和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歐洲央行等其他央行之間,就彼此提供貨幣互換以應對市場沖擊,做了預先安排。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讓全球主要央行認識到了協調行動的重要性,面對此次英國脫歐公投事件,各國央行實際上都進有了較為充分的準備。比如,市場認為,中國近期的幾次人民幣中間價大幅度下調,實際上是為英國脫歐事件的沖擊而進行的預先吸納美元行為!
第三,英國脫歐利好人民幣,有助于中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話語權的提升。認為英國脫歐將造成人民幣貶值壓力的理由,是因為歐洲貨幣貶值,而人民幣指數的構成籃子中,日元等非歐洲貨幣比重遠不及歐洲貨幣,因此英國脫歐直接帶來了人民幣指數下跌;另外美元走強也壓制了人民幣。不過,筆者認為,人民幣匯率的這種影響只是臨時性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是否受到沖擊,才是判斷事件對人民幣影響有利否的基礎。很顯然,英國脫歐后英鎊和歐元的國際地位都下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相對上升,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將在無形中得到增強的基礎。另外,英國脫歐后,歐盟內部必定受到一定程度沖擊,中國在和歐洲在國際經濟事務談判中將增加不少有利條件。比如,近期中國和歐洲正在談判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其它貿易問題等,中國受到的阻力將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