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服裝消費渠道多維度競爭加劇,品牌創新經營仍需差異化
來自媒體的消息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流量的壯大導致消費流量入口呈現碎片化和立體化,加上消費升級和消費主力群的演化,單一的或者隔離的商業零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消費多元化的需求,服裝行業更是如此。
記者了解到,目前傳統的服飾零售業正面臨著門店租金高昂、零售價格虛高、款式雷同、選擇范圍有限、沒有營銷創意、電商崛起對傳統服裝零售行業產生巨大沖擊等諸多困境。在“關店潮”之后,許多大型服裝品牌都已開拓出自己的線上銷售渠道,突破只有線下零售的局限。此外,如今商家更加注重品牌的影響力和品牌辨識度的提升以及用戶黏度和粉絲經濟效益的提高。
業內人士此間表示,傳統的實體店鋪銷售模式將會持續的受到零售渠道變遷以及電子商務銷售快速發展而帶來的沖擊近幾年線下的服裝消費渠道已由傳統的百貨商場、步行街轉向可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購物中心。近幾年國內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購物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集購物、休閑、娛樂、飲食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購物中心成為主流的消費場所,對于服裝品牌企業的主要消費群體來說,步行街、百貨商場等購物方式逐步被淘汰。
在大工國際信用機構研究員鄭孝君看來,由于對品牌的定位不同,國內中端大眾的服裝品牌依然較少進駐購物中心,因此商圈的變遷也對中端大眾的服裝品牌銷售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此外,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逐步改變了居民的消費模式,網絡購物成為服裝消費一大趨勢。
鄭孝君談到,近年來,我國服裝網絡購物市場保持著40%以上增速。由于我國服裝行業的市場格局分散,眾多服飾品牌的客戶忠誠度普遍較低,同時網絡線上銷售降低了眾多中小服裝企業的廣告宣傳費用,因此可供消費者在網絡平臺選擇的服裝品牌明顯增多,從而對利用實體門店進行銷售的傳統模式帶來一定沖擊。受此影響,國內眾多服裝品牌運營商均開始向線上線下融合的O2O運營模式轉型。
鄭孝君認為,未來1-2年,服裝行業仍將面臨消費增速下滑的大環境,來自國際品牌、網絡平臺以及新型消費渠道的多維度競爭仍然存在并且競爭壓力會持續加大,不過,我國服裝消費市場空間仍然巨大,從長期來看,我國城鎮化率和人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仍將為服裝消費市場帶來廣闊空間,有利于服裝品牌運營商發展。而未來本土的服裝市場產品品系仍保持著向細分化、精細化的發展,因此,產品定位清晰,并且能夠進行產品創新和產品差異化經營的服裝零售企業具備較好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