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帶一路” 內蒙古向北
先是滿洲里口岸成為進口俄羅斯蕎麥、燕麥、葵花籽、亞麻籽并落地加工的指定口岸,后有滿載1100噸賴氨酸的國際貨運班列,駛離赤峰保稅物流中心鐵路運輸基地,開往俄羅斯。2016年,內蒙古“一帶一路”建設喜訊頻傳。
開放,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國家對內蒙古的定位,內蒙古正在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
對接:增加貿易流動
隨著中俄貿易的快速發展,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對俄羅斯進出口貨物量也逐步提高。記者從內蒙古滿洲里檢驗檢疫局了解到,1—5月份,滿洲里口岸進口整車200輛,同比增長4.13倍,共進口木材474.4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5.73%,出口果蔬138308噸。
“一帶一路”中內蒙古地位舉足輕重,外接俄蒙,內鄰八省區,是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前沿,沿邊分布著19個旗市和57個邊境鄉鎮(蘇木),擁有對外開放口岸21個,口岸通關能力在全國邊境陸路口岸中處于領先水平,中俄間陸路運輸的65%和中蒙間貨物運輸的95%經過內蒙古口岸。以滿洲里、二連浩特為節點的歐亞大陸橋是連接歐亞最便捷的運輸通道。
記者從內蒙古有關部門了解到,按照黨中央明確賦予“內蒙古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上要發揮重要作用”的戰略任務和“發揮聯通俄蒙的優勢,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的定位,近年來,內蒙古進一步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實施方案》、《創新同俄羅斯、蒙古國合作機制實施方案》、《內蒙古自治區深化與蒙古國全面合作規劃綱要》、《內蒙古與俄羅斯、蒙古國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等一系列與俄蒙合作的指導意見和規劃,為內蒙古加強兩地合作畫出了路線圖。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大通道建設,共同建設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是內蒙古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礎和前提。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包思勤告訴記者,內蒙古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加強基礎設施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暢通歐亞大鐵路,打造陸海聯運通道。積極參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蒙古國烏蘭巴托鐵路升級改造,共同謀劃建設一批跨境礦產品專用鐵路。積極推動和配合國家建設中蒙俄高鐵,構建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高速走廊;配合國家推動二連浩特—烏蘭巴托中蒙干線公路、哈爾濱—滿洲里—赤塔中俄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完善跨境公路網絡。共同推動建設一批聯通口岸、重點礦區、省會城市的跨境公路;對接發展中蒙俄民航運輸服務,改善對航空空間的利用,推進開通內蒙古至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主要城市等航線。
發展:提高跨境經濟合作水平
曾經是記者的李鵬遠現在是中蒙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負責人,在互聯網經濟風起云涌的中國,他在二連浩特的電子商務業務做得風生水起。他告訴記者,蒙古國網絡零售領域每年大約有超過5億元的市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中蒙跨境電商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建好開放開發合作平臺,加快形成與俄羅斯、蒙古國大通道,才能更好地促進產品、服務和生產要素流動和聚集,全面提升經貿合作水平。包思勤告訴記者,內蒙古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遵循“各有側重、差別化發展”的要求,合理布局口岸開放,升格一批口岸,開通一批口岸。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貿易便利化步伐,建設內蒙古自治區電子口岸,建立口岸與港口、內陸港通關協作機制,實施“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支持俄羅斯和蒙古國對應口岸通道、聯檢、倉儲、換裝、信息化等設施建設,提高通關疏運能力。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和境外產業合作區發展水平。
包思勤坦言:“一帶一路”建設賦予內蒙古“發揮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的戰略定位。內蒙古接下來將做的工作,包括加強聯通俄蒙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政策溝通、加強貿易暢通、加強民心溝通、加強內蒙古口岸與環渤海地區港口的通道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