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一位老農的創意 可折木底鞋 獲國家發明專利
陳志賢,64歲,黃澤鎮順富村村民。他發明的可折木底鞋,鞋底以天然木材、竹材等為原料制成,穿著更適應日常生活,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目前進入少量生產階段,受到周邊消費者歡迎。
發明健康環保的可折木底鞋
走進陳志賢家,他正聚精會神做著木底鞋,說這是一個熟人定制的,很快就要交貨。夏天來了,穿拖鞋的人多起來,他的木底鞋也特別受歡迎。
記者拿起一雙木底鞋仔細端詳。表面看,這雙鞋的款式與普通鞋子無異,要說區別,就是除鞋面部分,其他都是由木材制成。再看鞋底,原來還有更大奧秘:鞋底不是一體的,而是分為兩部分,可以彎曲。與整體性的鞋底相比,可折木底鞋穿著更舒適。就是這個特別的構造,讓陳志賢獲得了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陳志賢介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人除了布鞋,很少有別的鞋子,但雨天不適宜穿布鞋,人們就用竹、木做成鞋子,鞋面是簡單的幾根繩子。后來,隨著各類鞋子面世,木鞋逐漸淡出。但由于木底鞋涼爽、透氣、保健,現在還是有人在穿著。
10年前,陳志賢受腳氣困擾,雙腳經常裂口、脫皮,于是,他嘗試著做了一雙木底拖鞋,一段時間穿下來,腳氣竟然消失了。他由此喜歡上了木底鞋,長年穿著。不過,穿了一陣子后,他也發現了一個缺點,就是木底鞋的鞋底是由一整塊木板制作而成,比較笨重,不容易跟腳。他想:能不能制作出一種可折木底鞋?那樣更方便更實用。
于是,陳志賢利用空閑時間不停地琢磨、實踐,將鞋底一分為二,前段和后段的分體處用圓榫頭和圓榫眼連接。這樣的分體式設計,消除了木底鞋笨重的缺點,不僅環保,而且堅固耐用。后來,他還用這個原理制作出竹底鞋。2008年,陳志賢為自己發明的可折竹木底鞋申請了專利。
不過,可折鞋底看似簡單,要做好卻不容易。僅僅把木板做成鞋底,就有幾十道工序,加上沒有例子可參照,很多細節需反復數十次甚至上百次試驗、實踐,為此而投入的資金,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經過幾年的改進,可折木底鞋因環保健康、穿著舒適,受到周邊不少人的喜歡。“先是親朋,現在杭州、上海的消費者也會來買。”陳志賢說。他還讓子女通過淘寶、微信進行銷售,市場一點點打開了。
創意來源于生活
生活中,陳志賢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卻喜歡動手搞發明創造,被家人稱為“發明家”。
陳志賢的妻子指著家里的一些日常用品,如鍋蓋、柜子、書桌等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陳志賢自己設計制作的,他沒有做過木匠,也沒有這方面的功底,但只要在別人家里看到過實物,回家馬上就能動手做出來,而且還會根據實際需要添加一些實用細節。
“創意來源于生活。”陳志賢說,自己平常喜歡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對任何事物都有研究的興趣,并加以嘗試、探索。
多年前,陳志賢辦過一個小制革廠,后來靠開拖拉機謀生。無論做什么,他愛鉆研的勁頭一直沒改。辦制革廠時,他改進配方,制出的皮質又好又亮,一些鞋廠搶著采購。開拖拉機時,他又動手改進剎車系統,增加了安全性。后來制作木底鞋,所用的10來臺機器,也都是自己研制或改裝的。
當然,陳志賢也表示,要把小發明實實在在轉化為效益并不容易,但這不會影響自己對發明的愛好和對專利的熱衷。當年,他拿了幾雙木底鞋到義烏,一個客戶見了很喜歡,要求訂購2000雙,但因為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貨,只能作罷。這也讓他意識到,這些小發明雖是自己“玩”著做出來的,卻有一定市場。他相信,通過自己的發明創造,生活一定可以更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