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的種子已在美機落地生根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精益化管理的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行業企業紛紛選擇苦練內功,通過加強規范化的高效管理夯實健康發展的基礎。
精益化管理的植入需要公司從高層到基層所有員工轉變工作理念,秉承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林雪平告訴記者,建立制度、制定規則,使全員融入精益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通過長期、持續的努力對現有生產管理進行螺旋式改善。為避免把精益化做成階段性工程,公司專門成立了精益化推進部,并使其成為公司的常設機構。“這樣可以保證精益化的理念和措施在生產管理中真正落地生根。”林雪平說。
據介紹,美機借助第三方機構推行的精益項目將接受8個月的外部咨詢,逐步疏通內部管理的流程,確立精益生產試點車間,5S、精益線逐步呈現。截至記者采訪時,美機正在進行流程梳理和機構改革,精益線的布局已經在設計和規劃中。公司精益化推進部副部長陳啟發告訴記者,由于原先的生產流程存在缺陷,必須依靠自身和外腦對流程的梳理去優化完善。“常態化的工作是提案改善。這項工作牽涉到每一個員工,以全員參與為目標,集思廣益,使員工在過程中相互學習,同時促進每個人的精益理念提升。”陳啟發稱。
該項目由精益部牽頭,同時成立由車間為主體,技術、品保、人力資源等部門為支持的精益推進領導小組,八大車間和倉庫為主戰場。管理層與實踐一線相結合,以穩定質量、提高效率為目標,管理層以公司重大事項的改善為著眼點,生產一線從具體作業方式的改善上入手。談到“外腦”的植入,美機公司的領導層表示,咨詢公司可以提供更先進、科學、合理的生產流程管理方法。用他們的話來說:“生產過程的量化管理,企業從依靠熟練員工進行裝配到實現裝配動作的標準化,對于提高企業生產效益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精益化管理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美機在近一年多的精益項目推行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難點,如項目推進過程中來自員工的舊有習慣的阻力、畏難情緒、操作工排斥新的生產方式和流程等等。更大的問題是,“主戰場的9大部門,平時都承擔相應的工作,而精益管理的推進會與這些日常工作相沖突。這些問題都需要員工轉換理念來克服,因為精益管理不是強加到每個人頭上的額外任務,而是需要貫徹到員工每一項工作中去的。但這些問題,公司通過一系列制度機制的出臺,都已得到妥善解決。”據陳啟發介紹。
公司從開始實施提交提案的前4個月的時間里,精益推進部共收到提案156件,其中驗收通過的有74件。陳啟發列舉了零件加工車間一道工序得到優化的例子:刀具優化小組在目前加工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對刀具進行組合、優化、改良,把原先需要3把刀5分鐘解決的問題精簡到只用1把刀就能解決,大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要說精益化管理,過去公司也一直在做,效果卻遠不如這次精益化推進項目的整體導入,這跟管理層以及一線員工理念的轉變有關,跟項目導入后實行的激勵機制成功激發了員工主動性也有關。”陳啟發如是說。
美機人腳踏實地、求真務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推行精益管理,“精益”的種子正在美機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