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繃縫機產品質量提升工程報告
歷時兩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三針五線高速繃縫機”產品質量提升工程自2014年初組織籌備,于2016年2月全面完成。
一、質量提升工程的由來
主旨:提升行業產品質量,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歷程:自2010年起協會正式在行業中啟動。
試點產品:“電腦高速平縫機”、“五線高速包縫機”和“三針五線高速繃縫機”。
分析對象:國際品牌“重機”、“飛馬”樣機。
檢測單位:協會委托國家縫紉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參加企業:正式申請驗收檢測的有標準、中捷、杰克、美機、富山、匯寶、大森、寶石、川田、佳島等10家單位。
二、質量提升目標值的確立
樣機:飛馬(天津)生產的“PEGASUS”牌CW562P-01GB型三針五線高速繃縫機機頭(簡稱“機械型”)和CW562P-01GB×356/UTIT型直驅三針五線高速繃縫機(簡稱“電控型”)各2臺(套)。
測試項目:產品初始狀態測試及運行周期測試。
制定原則:依據樣機的實測平均值,兼顧國內企業的實際狀況。
趕超目標:
三、國內樣機的檢測結果和差距
(一)國產樣機的優勢項目:
100%達標項:共20項,占總項目數的60.6%。
包括普通縫紉、薄料連續縫紉、層縫縫紉、線辮縫紉、最大線跡長度、密封性能、電氣安全性能及部分配合間隙等技術指標。
小于飛馬樣機的平均值項:
1、針桿運動方向配合間隙平均水平
2、針桿旋轉方向配合間隙平均水平
3、彎針運動配合間隙平均水平
4、彎針軸向配合間隙平均水平
(二)差距較大的項目:
1、噪聲:僅3臺樣機達到目標值,達標率僅15%。
2、振動位移:有55%的樣機未達標。
3、啟動力矩:有35%的樣機未達標。
4、配合間隙:送料機構運動方向配合間隙達標率最低,只有65%,且55%的樣機低于飛馬樣機的水平。
5、剪線和抬壓腳電磁鐵的溫升,各企業差異很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均相差一倍以上,電動機溫升的最大值也高出最小值將近80%,表明電氣零部件的質量水平參差不齊。
6、部分樣機按照使用說明書的圖示穿線,在縫紉過程中會出現跳針、斷線、縫料起皺等現象,更改縫線的穿線路線就能正常縫紉,這在飛馬樣機的檢測時也有出現。
(三)500小時的檢測結果及初步分析
1、故障分析
經過500小時運行試驗,共有12臺樣機未出現故障。運行試驗中共發生故障8起,涉及樣機8臺,占樣本總數的40%。
2、檢測結果及初步分析
20臺受檢樣機經過500小時運行試驗,噪聲平均值有所下降,且分布有所收斂,均值和標準差的數據均好于初始狀態,90%的樣機達到目標值,其中17臺樣機低于飛馬樣機的平均水平。
彎針軸向磨損量100%達標,所有受檢樣機的測試結果均小于飛馬樣機的水平。針桿運動方向磨損量、針桿旋轉方向磨損量和彎針運動方向磨損量三個項目的達標率均高于80%。
經過500小時的高速運行、磨損,在配合間隙磨損量的10個項目中,受檢樣機的達標率達到了82.5%,體現了行業在零部件制造精度、表面處理及裝配精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有兩家公司的受檢樣機,配合間隙磨損量全部達標,達到了較高的水準。由于樣機出現故障,有4臺樣機的普通縫紉項目被判定為不合格。
(四)項次達標率匯總分析
結論:
1、電控型樣機由于企業平均實力較強,另外附加的電氣安全性能等項目不合格概率很低,平均達標率明顯高于機械型樣機。
2、有兩家公司的受檢樣機達標率均在90%以上,且500小時運行無故障,達到了較高水平。其中1臺樣機100%項目達標,在質量提升工程史上尚屬首次。
有兩家企業的平均達標率低于70%,質量提升還有巨大空間。
四、質量提升工程的成效和建議
與2013年“電腦高速平縫機”和“五線高速包縫機”質量提升工程活動的樣機測試結果相比,“三針五線高速繃縫機”質量提升工程取得了積極成果。
(一)成效
1、參與單位不斷增加
從2013年的7家增加到了10家,“質量提升”逐步形成品牌效應。
2、運行故障率大幅下降
3、質量提升的推動作用顯現
全程參加平、包、繃3項質量提升工程的6家企業,產品質量均有明顯提升。
10家繃縫機試點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存在著較大差異。
(二)建議
由于故障原因比較分散,建議企業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改進:
1、重視零部件質量
2、加大對原材料的基礎理論研究
3、裝配質量與現場管理
4、花大力氣提升螺孔質量
經過“電腦高速平縫機”和“五線高速包縫機”的質量提升工程活動,不少企業已經將500小時的運行試驗常態化,并推廣到其他機種,故障次數明顯下降。
但差距依然存在,希望各企業根據檢測結果,找準薄弱環節、尋找分析原因、制定對策積極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