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定位縫份” 廣東白云學院這一研究成果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廣東白云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陳華鋼、系主任王銀華等老師完成的《能定位縫份的縫紉機、縫份定位機構與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4 1 0737326.2 ),實現又一項國家發明專利的突破,標志著學校在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不斷提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定位縫份的縫紉機、縫份定位的裝置與方法,所述能定位縫份的縫紉機包括機體以及設置在機體上的機頭,機頭上設有用于安裝機針的針桿,縫份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本體、控制器、第一激光發射器、第二激光發射器、驅動件、激光測量傳感器、寬度輸入件等。
該發明專利主要是解決縫合時無法準確地估算縫份寬度,導致裁片縫合后縫份寬窄不一致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服裝成品的外觀質量,降低了服裝的檔次。該縫紉機可對縫份寬度進行準確定位,有效的提高產品質量,為制造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2012年至今,廣東白云學院已獲得專利79項,其中外觀專利33項、實用新型專利44項、發明專利2項。近年來,該校著重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