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出口增長2.9%現五連漲 四季度出口壓力有望減輕
海關總署8日發布7月進出口數據顯示,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1.22萬億元,增長2.9%,這已經是我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連續五個月增長;進口8730億元,下降5.7%;貿易順差3428億元,擴大34%。
前七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21萬億元人民幣,下降3%。其中,出口7.6萬億元,下降1.6%;進口5.61萬億元,下降4.8%;貿易順差1.99萬億元,擴大8.7%。
從貿易區域來看,對歐盟、日本等貿易伙伴進出口增長,對美國、東盟等進出口下降。前七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貿易總值2.01萬億元,增長1.8%,占我外貿總值的15.2%。美國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總值為1.83萬億元,下降4.8%,占我外貿總值的13.8%。
從貿易產品結構來看,前七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33萬億元,下降1.9%,占出口總值的57%。同期,服裝、紡織品、鞋類等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61萬億元,增長0.2%,占出口總值的21.2%。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指出,今年2月以來出口金額逐漸上升,由于匯率波動的原因,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速連續五個月小幅正增長。7月單月,我國對全球主要的國家和地區出口延續負增長,相對而言對發達市場出口形勢好于新興市場。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對于7月出口數據不能過于樂觀。“7月出口確實有回升跡象,但不代表外貿困難時期已經過去。去年7月是個比較低的點,是去年全年降幅第二大的單月,因此今年7月的回升有客觀上基數比較低的因素存在。”他說。
業內專家指出,7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3.8,較上月回升1.1,表明四季度出口壓力有望減輕,但外需疲弱導致出口低增速狀態短期內難以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