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企“走出去” 需過法律關
隨著我國制造業向東南亞等市場的轉移,海外縫制設備市場越來越火爆,吸引了眾多的國內縫企前往開拓市場。走出國門,行業企業面臨著多重風險,其中法律風險最易被忽視。近日,由廣東國際商會主辦、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協辦的“產品出口與境外投融資法律風險防范講座暨會員交流日”活動在南方報社舉行。
圍繞企業海外貿易涉及的法律風險防范問題,活動邀請專家為參會者進行了講解和現場交流,旨在提高廣大企業家的法律風險防控意識,避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影響企業發展。
海外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首先,合同、投資、環境、勞工等糾紛種類不斷增多;
其次,海外糾紛涉及的金額越來越大,風險不斷增加;
三是法律風險涉及多項業務、多家企業,甚至波及整個行業,產生連鎖反應;
四是行業企業對法律風險在認識上存在誤區,用中國法律知識理解外國法律內容,用中國思維模式應對涉外法律糾紛。
當國際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跨國經營活動全面展開,當境外投資辦廠、并購收購等投資行為逐步興起,縫企“走出去”不能光靠勇氣和經濟實力,還要有國際企業管理與國際法律運用的相關知識,只有了解國際公法,通曉國際私法,掌握所在投資國的法律,通曉境外投資的框架和風險要點,對境外客戶的盡職調查關注點,掌握境外合作及匯款、托收和信用證三種結算方式的合同風險等細節問題,才能為成功之路奠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