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創新大獎——創新團隊獎簡介(二)
“十二五”期間,創新升級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動力。在新常態下,一大批企業家、集體和個人,不斷通過技術的進步、產品的顛覆、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動和引領行業的變革。
日前,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創新大獎評選表彰活動入圍名單正式出爐,進入網絡投票階段。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入圍者的創新成果和事跡,近期,小編將對3個獎項全體入圍者進行簡單介紹,敬請關注。
9、標準GC5000項目小組
團隊負責人:李琦
成員數量:17人
西安標準GC5000項目小組2013年成立,負責GC5000系列產品從技術研發、零件試制、整機試裝、技術完善到批量組裝生產的技術支撐和組織協調工作。
GC5000系列縫紉機是標準獨創的采用模塊化技術研發的新一代智能縫紉機,該產品拋棄了傳統設計,吸收歐洲工程設計理念,將各個機構按功能分成不同的模塊組裝在機殼上,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更換不同功能的模塊,變成自己想要的機型。
GC5000系列縫紉機于2013年6月實現批量生產,并陸續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的衍生產品,產品贏得了國內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廣大客戶的一致好評。據統計,GC5000系列自投產以來,3年間共生產1247臺,創造利潤570余萬元,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2016年預計將生產GC5000系列1000臺,實現利潤450萬元。
10、啟翔智能化控制系統產品項目組
團隊負責人:駱緒東
成員數量:9人
智能化控制系統產品項目組組建于2011年6月,是公司“十二五”規劃中產品結構調整,戰略轉型發展的重大措施之一。
“十二五”期間,該團體克服海外技術資料及設計理念與國內實際情況的差異性,以及材料及成本的差異性,有效的開展各類產品研發和優化改進,使得產品的競爭力明顯增強。
團體先后研制的各款伺服馬達和伺服智能控制系統已在“金輪”牌各種縫制設備均成熟應用。2015年已實現新產品銷售額達15355.5萬元,共獲得發明專利22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為企業實現“十二五”產品結構調整和戰略轉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企業發展智能化產品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1、拓卡知識產權運營團隊
團隊負責人:蔡敏華
成員數量:8人
拓卡奔馬知識產權運營團隊成立于2010年,是根據公司的使命愿景、戰略和公司業務計劃,以研發業績為指導,支持對產品的開發和基礎研究管理中涉及的知識產權相關活動,負責專利的申報、分析和管理,處理各類專利糾紛的專業運營團隊。“十二五”期間團隊共申報專利 274 項,其中發明申報 92 項,已授權發明15個,另有軟件著作權申報 15項,軟件產品登記證書11項,專利申報數量在行業中排名前十。
“十二五”期間,團隊建立了完整的專利管理體系,規范專利申報流程,設立知識產權部及專利評審小組,保證專利申報質量;完善專利激勵管理辦法,增加激勵機制,增強了員工申報專利的積極性;加強宣傳培訓工作,進行專項知識培訓課程設計,增強全員專利保護意識;啟動專利地圖項目,組建數據平臺,推行專利地圖運營計劃,逐步形成拓卡奔馬產品專利技術勢力范圍,為其市場競爭優勢提供法律及技術保障。
12、中捷模板機研發項目組
團隊負責人:樓俏軍
成員數量:9人
中捷模板機研發項目組成立于2010年,該團隊在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和團隊自身建設方面分成啟動、建設和完善、有效運行取得了突出的研發成績。團隊開發的自動模板機,在傳動機構,旋梭機構、傳動機構、剪線驅動機構和供油系統方面進行了創新和突破,并根據客戶需求進行不斷地完善改進,研發出國內首個模板機自動換梭機構和自動切布刀機構,并聯合電控廠家開發出專用的制版軟件和遠程生產管理軟件。
“十二五”期間,團隊累計獲得3項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專利,同時,團隊依托公司省級工程中心和研究院平臺,有效開展產學研合作,探索建立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投資有機結合的運作模式,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為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13、盛名新產品開發部
團隊負責人:陳楨銘
成員數量:8人
盛名新產品開發部成立于2006年,團隊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刺繡機新產品的設計、工藝技術開發工作,堅持“科技創新、制造精品,持續改進、客戶滿意”的質量方針,注重自主科技創新,相繼成功開發成衣(帽)繡、絎縫繡、亮片繡、纏繞繡、鏈式繡、超多頭繡及鐳射混合繡等多種特種繡和混合特種刺繡機,并獲得多項獎項以及專利。
“十二五”期間,團隊完成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2項市科技計劃項目、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重項目、科技創新基金重點項目等,研發的雙針機、雙針絎縫機、高速機、擺梭機四只新產品列入2014年度省級新產品計劃。團隊申報2項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外觀專利。團隊承擔的《集成式激光切割多功能超多頭電腦刺繡機》通過國家火炬計劃驗收。
14、飛躍家用機研發團隊
團隊負責人:阮仙福
成員數量:7人
飛躍家用機研發團隊組建于2010年5月,長期以來,團隊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緊密合作,不斷完善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能。團隊秉承“創新務實、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理念,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科研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不斷根據市場要求改良產品、更新換代,成功采用新材料、新工藝將一個個新的科研項目從研發到投產,做大做強智能多功能家用機系列產品,提升了公司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水平。
“十二五”期間,團隊相繼開發了FY600縫繡一體機、FY2010多功能家用繡花機、FY7568多功能家用電腦縫紉機等系列計算機控制家用機。FY7568多功能家用電腦縫紉機獲CISM2013優秀新產品三等獎,電腦多功能家用機開發項目被評為2013年度“區級青年優秀科技創新成果”。
15、品尚電商團隊
團隊負責人:林宏楠
成員數量:50人
福誠品尚電商團隊成立于2014年,該團隊以縫制設備行業為基礎,緊緊圍繞下游用戶需求,通過互聯網技術組建網絡平臺,助力企業自身及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實現轉型,為當地紡織服裝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多次獲得國家及省市領導的贊賞和肯定。
針對當前下游鞋服產業的發展瓶頸,品尚電商先后開發四大平臺,即確保服裝產業鏈訂單真實性的云訂貨會平臺,解決服裝行業產能信息不對稱的服裝產業要素交易平臺,解決服裝行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及讓有信用的中小微企業做生意不再困難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從而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和鞋服產業要素平臺提高鞋服產業鏈的整體交易效率,構建整個鞋服產業鏈交易新生態,實現鞋服產業要素交易的互聯網化,同時有效解決了縫制設備的銷售及控制回款的風險。
16、振盛工藝技術革新團隊
團隊負責人:洪明波
成員數量:9人
組建于2006年的振盛工藝技術革新團隊,其成員都是從生產一線鍛煉成長的技術管理骨干,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和動手能力,對縫紉機零配件加工工藝有著獨到的見解。“十二五”期間,團隊自行設計、制造完成了工藝革新和設備自動化改造,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特別是技術帶頭人阮善勇,技術全面過硬,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團隊通過裝備改造、工藝技術革新等方式,對銅連桿、滑桿、滑塊、曲柄等20多個零件的加工工藝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對各工序的生產節拍進行重新分配,開發了一系列針對具體零件的自動化生產專用設備,大大提高了加工自動化程度,減少了用工人數。原先3到7人的熟練操作人員,現在只需1個普通的上下料人員,生產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時,由于生產工藝得到了合理的固化,生產過程穩定可靠,從而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每年為公司創造效益200萬元以上。
(未完待續)
投票方法
1、“三步投”:進入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公眾號(csmaorg)——點擊微投票——關聯其他投票
2、“二步投”:進入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公眾號(csmaorg)——鍵入任一關鍵詞(引領獎、團隊獎、英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