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約翰領銜翰德利技術團隊
記者手記:
約翰說,他對縫制設備行業的感情是復雜的,雖然自己很喜歡這個行業,但現在行業的利潤越來越薄,想要在這個行業做出一些成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從事縫制設備行業的工作,但自己對這個行業的喜愛,開始了就再也停不下來。
出生于德國一個縫紉機世家的約翰,現任蘇州翰德利機電有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德利)的技術總監,在他12歲時,父親開始從事全自動化縫制單元的研發工作,他跟著父親也開始接觸并學習自動化縫制設備以及電控的知識。之后的十幾年,由于父親工作原因,約翰隨父親先后來到突尼斯和土耳其,在這期間,約翰曾擔任德國ASS公司土耳其區技術總監,主要負責公司技術研發、編程等工作。
父親的熏陶和多年一線自動化縫制設備研發生涯,使得約翰的自動化縫制單元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對幾大服裝生產國服裝企業的發展現狀有了全面的了解。他告訴記者,雖然孟加拉國的發展比中國落后,但孟加拉國服裝生產企業的自動化水平要比中國高很多。正是因此,自動化縫制設備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這個市場的潛力將會被釋放出來。
約翰選擇來中國,除了看好自動化縫制設備在中國的發展前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隨著德國縫制設備制造業的衰落,昔日的王者ASS公司輝煌不再,研發資金開始出現困難,很多項目無法正常進行,而約翰對牛仔自動化縫制單元的研發依舊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約翰遇到了同樣對自動化縫制單元充滿興趣的翰德利總經理蔣敏強,兩人商議在翰德利進行牛仔自動化單元的研發,隨后他便來到中國進入翰德利繼續自動化縫制單元的研發工作。
剛來中國時,工作上面有很多地方讓約翰感到不適應。他告訴記者,雖然中國一直提倡工人學習德國工匠精神,但目前中國的企業根本沒有這種精神,比如,平時安排工作,大家都會答應“好的”,其實并不會認真去執行,或者干脆不執行。在德國,如果工作中出現問題,大家就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案,方案定下來之后就開始執行,在中國完全不是這樣。不過,多年異國工作生活的經歷,讓他對不同國家的不同習慣和不同文化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他說,隨著在工作中的不斷磨合,互相妥協,大家最終找到了適應彼此的方式,在工作中也開始發揮兩個國家行事風格中各自的優點。
這兩年市場大環境低迷,國內縫制設備生產企業開始出現一些悲觀的情緒,但約翰對中國的縫制設備市場充滿著信心。他認為,在中國成立縫制設備制造公司有著巨大的優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縫制設備的需求量龐大,如果在別的國家生產縫紉機再銷往中國,則需要交納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進口關稅,公司設立在中國,繳納的這些關稅就能節省下來,生產成本自然也會降很多。
在約翰看來,中國縫制設備制造商有著自己的優勢,也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他說,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企業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創新意識非常薄弱,中國的企業都比較急躁,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研制新產品新技術,喜歡將別人的成果直接攫取。事實上,想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積極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翰德利今后的發展,約翰說,其在國外市場主要和意大利的威比瑪等公司競爭,由于翰德利所在的中國大陸,人力成本等要比意大利低很多,所以生產成本也要低很多,而且翰德利產品的技術含量與這些公司相比絲毫不會遜色,因此,在國外市場,翰德利的產品不僅價格低而且品質好,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今年在孟加拉的銷售額已經排到了第一。對于中國市場,翰德利目前還處于摸索狀態,因為翰德利的產品要比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企業的產品價格貴很多,服裝企業對自動化生產的需求不是很高,也就不太愿意接受高價位的全自動化縫制設備。但考慮到中國服裝企業的自動化生產水平還很低,自動化縫制設備在中國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目前翰德利正在打算研制一些適應中國市場的機器打開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