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天貓運動服飾總銷售額達2.85億元!
據從第三方電商數據平臺獲得的在線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9月份,天貓運動戶外類目下休閑服裝類商品總銷售量達到495.10萬件,總銷售額為2.85億元左右。
記者注意到,在運動戶外類目休閑服裝類商品下的二十一大類目中,運動羽絨服、運動套裝和運動長褲最受消費者青睞。排名第一的運動羽絨服類商品銷售量達209.15萬件,銷售額為645.76萬元,其次為運動套裝商品,銷售量達59.11萬件,銷售額為7165.84萬元,第三名為運動長褲類商品,銷售量為50.18萬件,銷售額為4703.13萬元。
記者此間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從戶外用品零售渠道來看,主要可分為線下實體店銷售與線上網絡銷售兩種,其中,線下實體店可進一步分為專業戶外店與百貨商場店。2010年之前,線下實體店在銷售渠道中占據絕對優勢。2010年起,電商渠道開始發力,商家數量與銷售額均迅速增加。2015年,戶外用品市場百貨商場店數量首次出現下降,降至7451家,較上年同期減少421家;專業戶外店穩中有升,增長至2216家,較上年同期增長51家;電商商家數量增速放緩,增長15家,達到673家。2015年商場店零售總額同樣首次出現負增長,下降3.61%至112.3億元。電商商家數量雖然僅占6.5%,但電商零售總額達到70.5億元,占戶外用品零售總額的31.77%,同比增長50.32%。
業內人士認為,電商的優勢在于打破了消費者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消費者更方便地購買產品;線下實體店則購物體驗更好。隨著電商紅利逐漸消退,預期未來電商渠道增速會有所降低,但銷售總額仍會保持上升趨勢;百貨商場店的銷售占比則會因為電商的沖擊進一步下降;專業戶外店具有更豐富的產品體驗與更專業的服務,抵抗電商沖擊的能力比百貨商場更強,未來將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總體來看,預計未來線上線下結合的全渠道模式將成為戶外用品零售發展趨勢。
國信證券分析師朱元表示,對于國內消費者而言,運動生活方式隨消費升級在發生顯著變化,并向成熟體育市場邁進,典型特征是功能性為主的專業運動需求逐步增加,并引發本土品牌在產品創新上的新趨勢。
品牌同質化是過去運動用品面臨的主要困境,過去各大品牌主打休閑化路線,但差異化并不明顯,背后問題主要是產品研發與創新能力較晚。過去幾年,產品研發已成為本土品牌的戰略重心,通過推動品牌文化塑造與專業化的結合,提高產品附加值,研發投入占比提升顯著,基本達到2%~3%的較高水平。
朱元認為,在專業功能產品上的競爭力差異,將是未來品牌進一步分化的標志,若品牌繼續堅守傳統路線,忽視產品研發與創新,最終很有可能面臨淘汰。另外,在擴大研發投入的同時,也需抓住運動用品的本質,企業領導人對運動的理解至關重要。
記者此間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對于運動品牌,產品線拓展是推動增長的重要引擎。過去幾年中,安踏、特步、李寧等都在積極嘗試進入新的細分市場,培育新產品線,包括戶外、兒童等領域。
朱元就此認為,不同產品線對企業要求差異巨大,包括產品研發、定位及營銷等方面,尤其是對研發實力提出很高要求,如何在新產品線上打造品牌影響力,對企業提出較大考驗。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由此可以判斷的是:
慢跑:中國市場人口眾多,跑步風有望孕育大機會,無論是定位中高端的國際品牌,或是安踏、李寧、特步等本土領先品牌,都有望共同分享市場增長契機。這其中,如果能借助研發推出針對國內慢跑群體的爆品,對品牌的影響無疑將非常顯著;
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對于球類細分市場,產品功能性愈加重要,原有優勢品牌將繼續深挖產品創新(籃球市場的安踏、匹克,羽毛球市場的李寧等),其他品牌新進入難度較大。以足球產品為例,專業性要求相對較高,壁壘也高,本土品牌取得優勢需要時間;
戶外:戶外產品與傳統運動用品界線愈加模糊,尤其在鞋類產品上。安踏、李寧等本土品牌也在積極切入該領域,但目前而言成效并不顯著。除了戶外市場近兩年增速放緩的因素,另外,戶外消費者對裝備選擇較為理性,企業只有在戶外專業功能上形成核心競爭力,才有生存下去的空間,這需要長期的研發積累;
兒童、女性:過去被忽視的細分人群市場,對于本土運動品牌,拓展潛力巨大。美國市場Skechers、Lululemon等新興品牌等突破Nike,Adidas的重圍,也在兒童、女性領域重點發力,值得國內企業借鑒。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市場化改革紅利及居民消費能力增長,我國大眾體育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而戶外用品零售行業規模仍具備較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