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 | 舊式生活的閑意味
記得很小的小時候,每家都有臺縫紉機,那是老一代的背影。
它在上面修補我們的歲月,修復著我們穿破的每一寸。
手腳并用 眼觀 手推,這就是舊式縫紉機。
我清楚記得它的聲音,它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那種人工和機械制造,是舊式生活的閑意味。它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是一代人的記憶。就像那個時代的人,顯得極其樸素與實在。
這個時代的我們,常常忘卻一些事物,只能憑借舊物思念曾經的付出,還有濃濃的生活腳步。
彼時腰肢曼妙、容顏較好,明眸善睞的母親,每日在單位忙碌了一整天,下了班又買菜又做飯,喂飽了一家老小才算忙完,深夜又坐在縫紉機前,俯身埋頭專注于手里的活計,或為家人縫制新衣修補舊裳,或者趕制窗簾床單被套。
在昏黃的白熾燈光下,一邊用手推送著跳動的布料,一邊雙腳有節奏地踩下面的踏板,縫紉機噠噠噠響到深夜,那種特別的溫暖恐怕永遠都會記得。
↓↓老式縫紉機機頭↓↓
一般縫紉機由機頭、機座、傳動和附件四部分組成。 機頭是縫紉機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鉤線、挑線、送料四個機構和繞線、壓料、落牙等輔助機構組成。
↓↓老式縫紉機頭部位說明↓↓
縫紉機座分為臺板和機箱兩種形式。臺板式機座的臺板起著支承機頭的作用,縫紉操作時當作工作臺用。臺板有多種式樣,有一斗或多斗摺藏式、柜式、寫字臺式等。機箱式機座的機箱起著支承和貯藏機頭的作用,使縫紉機便于攜帶和保管。
折疊起機頭,縫紉機就是一張腳下能踩的好玩桌子。
↓↓豪華型縫紉機座↓↓
↓↓平時縫紉機頭是翻下去藏在腹部的↓↓
↓↓小時候最愛滾著玩的梭芯↓↓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生活節奏的加快,針線活已經不再是新一代主婦必修的技能,腳踏式縫紉機這種上世紀常見的家用機械,也許只有回到故鄉老宅才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