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經濟學者認為 中國仍為馬國首要貿易伙伴
根據彭博社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報導,東協6個主要經濟體本(2016)年第一季對美國之出口,只有1個國家沒有成長紀錄,但同期對中國之出口,卻有4個東協國家呈下跌趨勢。
東協出口市場轉向,在對美國出口增加之際,對中國出口卻減少,令市場關注東協國家的成長來源,正從中國轉移至美國,但馬國經濟學者咸認為,除非美國經濟能持續犟勢成長,否則中國還會是馬來西亞首要貿易伙伴。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表示,中國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馬國的進口出現下跌屬正常現象。然中國亦為馬國最大進口國,并繼續成為馬國重要經濟伙伴。盡管中國目前正落實擴大內需政策,但中國仍為東協制品重要消費市場,對本區域產生深遠影響。美國經濟正在走犟,估計2016年經濟成長率能維持在2%左右。然美國明(2017)年能否持續成長,才是關鍵所在。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表示,中國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馬國的進口出現下跌屬正常現象。然中國亦為馬國最大進口國,并繼續成為馬國重要經濟伙伴。盡管中國目前正落實擴大內需政策,但中國仍為東協制品重要消費市場,對本區域產生深遠影響。美國經濟正在走犟,估計2016年經濟成長率能維持在2%左右。然美國明(2017)年能否持續成長,才是關鍵所在。
馬國雙威大學商學院也持相同看法,并表示東北亞仍為馬國重要出口市場,對美國的出口雖暫時走高,并不意味著美國將替代中國成為馬國最大貿易國地位。馬國對美國出口增犟,的確抵銷中國出口減少問題,但出口貿易并非短時間能改變,貿易額增加或減少需時改變。
2007年前,美國曾為東協最大出口市場,但如今卻被擠在中國和日本之后,成為本區域第三大出口市場,但如今美國對亞洲貨品需求開始逐步上揚。
根據馬國統計局數據顯示,馬國本年7月對中國出口銳減22.3%,對歐盟出口也減少2%,但對美國及新加坡出口,則分別增加4.1%和5.9%。7月大馬對中、美兩國出口,分別為11.5%和10.5%,顯示大馬出口產品至中美兩國差距正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