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驅動 模式創新-中部鞋都開啟“鞋業智造”新時代
自2010年提出將宿州打造成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以來,在短短數年之間,宿州以龍頭引領,組團式承接產業轉移,形成了資源集約配置、企業梯度集聚、上下游產業相互銜接的制鞋產業集群;強大的政策支持,科學的產業規劃,創新的模式和平臺,推動了傳統制鞋產業與高科技信息技術的融合,并加快培育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推動著中國中部鞋都宿州的制鞋產業在轉型升級中不斷提升,昂首挺進“鞋業智造”時代。
龍頭帶動,打造全產業鏈條。溫州、廣州、泉州“三州”鞋企紛紛入駐,齊力構筑中國鞋業“三州歸宿”盛景,真正實現大中小企業并舉、高中端產品兼備、上下游產業鏈并重的發展格局。
隨著沿海地區受勞動力價格上漲、土地資源緊缺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區域經濟發展模式轉向等因素影響,傳統的制鞋產業開始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積累,宿州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步入了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黃金機遇期,促進發展的政策疊加效應開始顯現,承接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也日益凸顯。
2009年,全球鞋業巨頭百麗慧眼識中,率先落戶宿州,開創沿海鞋企牽手宿州的先河。
縱觀我國皮革與制鞋產業布局,在整個中原經濟區,特別是安徽的制鞋產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是這里又是皮革制品和鞋類制品的主要消費地區。以宿州為基地發展皮革-制鞋產業可以輻射30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這里集聚著3億人口的消費群體,市場潛力巨大,區位優勢明顯。此外,宿州市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已形成具有一定產業素質的勞務大軍,年勞務輸出總量突破140萬人,且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與發達地區相比有30%-40%的明顯優勢。從2012年開始,外出務工人員每年以5%的速度回流,加上現有剩余勞動力,為宿州制鞋產業提供了充足的產業工人。
一子落而先手定,先行者不乏后來者追隨。此后,東藝、康奈、鴻星爾克等知名鞋企及鞋材配套企業紛至沓來,使鞋城產業鏈不斷完善,集聚效應日益凸顯。截至目前,鞋城正式簽訂入區項目已達百余個,從2010年到2015年,皮鞋產量、年產值、利稅分別由210萬雙、3500萬元、1550萬元發展到 3600萬雙、60億元、6.98億元,分別增長17倍、171倍和45倍,產業城建成區面積已達到6.8平方公里,注冊登記企業及工商個體戶等1913家,吸納就業人口5.6萬人,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制鞋產業基地。
“足下世界”風云變幻,應對全球范圍內經濟下行的壓力,宿州緣何成為諸多知名鞋企的“定海神針”?東鞋西移,宿州以提質增效為抓手,扭住調轉促工作牛鼻子,實現了鞋城經濟的逆勢上揚。從無到有、從分散到集群、從配件加工到整鞋生產,宿州制鞋產業已經正式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的制鞋產業鏈條中,并逐步成長為推動中國制鞋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一極。
2016年,鞋城成立項目服務中心,對投資興辦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實行全程代理、專人幫辦。市行政服務中心在服務大廳設立制鞋產業重大項目服務窗口,開設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一表通關,限時辦結,并免收相關費用。保證入園企業專心經營,謀劃發展。鞋城認真落實“四督四保”工作制度,扎實推進“五包六幫” 工作制度 ,實施項目交辦制度,堅持項目調度周例會制度,實現問題梳理到位,責任落實到人,推動項目提質增效,促進發展蓄能增勢。緊抓新開工的恒邦新材料高檔功能性紡織面料生產項目、圣佳服裝輔料生產項目、百麗鞋業研發中心項目、鞋材交易中心項目、人力資源市場項目等重點項目的建設推進工作;狠抓現有骨干企業產能轉移升級,督促百麗、康奈、東藝等企業新增生產線、擴大再投資,鼓勵其他企業工業技改投入,盡快促成有效投資。目前,鞋城調轉促項目庫入庫工業項目63個,完成投資16.23億元,續建項目完成投資13.15億元,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3.08億元,儲備項目17個,儲備規模74.3億元;“861”項目29個,累計完成投資12.33億元。
以創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為契機,鞋城努力實現調轉促工作重大突破,以創新引領制鞋產業走入“智造”時代。為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宿州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制鞋骨干企業,與省內外有關大專院校和制鞋科研所聯合,推動鞋業研發中心、檢測中心的建立。
在現代制鞋產業城的建設過程中,宿州始終緊盯溫州、廣州、泉州這三大中國制鞋產業基地,緊緊圍繞制鞋產業集群上下游配套項目,堅持優先引進牽動力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大企業、大品牌入駐,實現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批企業、集聚一個產業的良好效應. 2016年以來,鞋城按照聚焦重點領域,健全招商機制,探索集約招商、精準招商的工作方法,通過組建招商投資公司,購買服務,聘用專業招商人員,壯大招商隊伍,成立兩個駐外招商局和兩個招商小分隊,緊緊圍繞鞋服制造首位產業,開展“鏈式”招商、緊盯在手線索、緊抓意向項目,以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創業園、鞋材交易市場為依托,有針對性地制定招商方案,確保招商項目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固步自封難尋進步,不斷創新方能突破。為進一步整合金融、市場等資源要素,力求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商業價值,鞋城管委會于2015年10月注資成立宿州現代制鞋產業園招商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園區的項目招商、投資、建設及服務等工作。公司成立后迅速進入角色,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在招商引資、項目投資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首先充分發揮國資管理作用,按照市場規律運行,靈活運用市場化手段,進一步推進優質資產向優勢企業集中、向價值鏈的高端集中、向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延伸,實現國有資產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其次充分發揮政策性的產業投資作用,更好的為入園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政策通道、產業扶持、融資支持,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再者充分發揮種子資本作用,更好地利用股權、基金等市場化手段與其它機構進行合作,通過資本經營服務、培育和輔導創業企業成長,培育發展一批與園區核心產業關聯度高、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好的新項目、新企業。目前公司已形成有效資產約1.3億元,對外股權投資2500萬元。
突出“造血”抓融資,鞋城積極促進銀企合作,組織擔保公司與有資金需求的企業召開銀企對接會,幫助企業解決經營資金緊張問題;積極推進商業步行街及其配套工程項目、鞋城污水管網項目等工程建設,爭取融資2億元。并在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品牌戰略、拓展市場、節能降耗、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融資支持,扶持潛力企業擴投資、保增長、上水平。
宿州鞋城還借助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優勢,極力助推制鞋產業轉型升級,使其邁向鞋業“智造”時代。目前,傳統產業均面臨“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新形勢,宿州正傾力打造云計算產業集群,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助推制鞋等傳統產業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提高創新力和生產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宿州始終致力于以制鞋產業為特色的主導產業,通過吸引國內外一流的優秀制鞋企業入駐,開發、打造國際知名的制鞋品牌,實現制鞋業集群化發展;以時尚設計為先導,努力提高制鞋產業的附加值,并以此為基礎,促進鞋業創意設計產業的聚集,吸引國際制鞋業貿易合作伙伴。經過幾年時間的規劃與建設、調整與發展,隨著入駐企業的增加、制造模式的成熟,宿州鞋城已逐步成為國內一流的集制鞋科研、設計、加工、商貿、展覽、物流為一體的產業鏈完整的現代制鞋產業城,不斷贏得業界的矚目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