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紡織學術年會震撼來襲!
10月24日,2016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在上海松江舉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王天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孫瑞哲,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馮師斌,中國工程院院士郁銘芳、周翔、蔣士成、姚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等領導及來自全國各地紡織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65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年會。大會由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伏廣偉主持。
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浪潮下,如何聚焦發展動力轉換和經濟轉型升級,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與科技發展引發消費需求轉變,成為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為此,2016中國紡織學術年會以“發展新經濟 培育新動能”為主題,圍繞高新技術纖維與材料、先進紡織加工技術、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等熱點進行跨領域、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為全國的紡織科技工作者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優秀科研成果發布的產學研用權威平臺。
為推動我國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經濟持續發展,輔助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學會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搭建面向地方政府、高校、企業的實用性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即建立不同類型的產業技術研究院。會上,學會與首批研究院進行了簽約儀式,包括將與青島中科紡織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約合作成立“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生態纖維和紗線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江蘇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籌)管理委員會簽約合作成立“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面料產業研究院”;與石獅市人民政府簽約合作成立“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織服裝和輔料產業石獅研究院”。
針對業內具有技術特色的企業,中國紡織工程學會自2008年開始,就開展技術研發中心體系建設工作,陸續授牌了90余家研發中心企業,因此,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也成為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首批試點的三家學會之一。本次大會,對無錫市萬邦機械制造廠等12家新進入研發中心的企業也進行了授牌。
大會宣布叢洪蓮等5人獲得“本年度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稱號,陳麗芬等5人榮獲“2016中國紡織技術帶頭人”稱號,蔡偉龍等3人榮獲“富麗達“2016中國紡織青年科技獎”,本年度“中國紡織學術大獎”由天津工業大學程博聞和東華大學王華平摘得。此外,基于臨界滑脫長度的短纖紗斷裂強度計算等15篇論文獲得“第17屆陳維稷優秀論文獎”。
孫瑞哲在大會主題報告中指出,目前紡織工業已由高速增長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即L型經濟,紡織工業L型走勢為行業供給側改革創造了時機。紡織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全球紡織產業與貿易呈現新格局,國內外紡織消費市場蘊含新空間,紡織與互聯網融合催生新變革,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形成新局面,紡織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新要求。根據行業面臨的新形勢,隨之而來的是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新經濟形態和新動能,跨國采購分散化、國內需求升級、分享經濟崛起、超級IP與網紅經濟盛行、綜合成本趨于扁平都是新經濟形態的表現。新動能則主要體現在五方面:潛力巨大的市場空間、快速發展的網絡經濟、日臻完善的資本市場、更加開放的對外格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孫瑞哲在發言中總結了“十二五”期間紡織科技進步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并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紡織工業科技發展方向。他強調,要完成好“十三五”的目標與任務,中國紡織工業需要不斷深化與推進科技發展與技術創新,著力發展纖維材料高新技術、先進紡織染整及高附加值紡織品加工技術、綠色制造技術、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技術、先進紡織裝備和紡織信息化技術等六大領域。
本屆年會分別設置纖維材料、現代紡織技術論壇、技術紡織品、“相變調溫技術”與“植物染料技術”成果交流、生物基合成纖維的開發與應用等5個分會場,將主要圍繞高新技術纖維材料、先進紡織工藝和產品開發技術、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智能紡織、互聯網+紡織等熱點內容展開深入交流。第10期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暨全國紡織抗菌新材料青年論壇將同期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