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年內回穩有望 長期向好未變
今年全年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明年中國外貿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外貿占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11月2日,商務部綜合司和商務部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指出,今年第四季度中國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回穩向好,全年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業內人士稱,受國內外綜合因素影響,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大,嚴峻復雜的外貿形勢在明年仍將延續。不過,中國外貿企業正在加大轉型力度,培育競爭新優勢。推動外貿回穩向好,應從貿易、供給側、需求側三端發力。
嚴峻復雜的外貿形勢未變
“當前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大,甚至可以用‘四面楚歌’來形容當下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恒龍塑膠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斌如此表達了他對外貿形勢的感受。
其實,這也是不少外貿企業的感受。《報告》依然用“復雜嚴峻”來描述當前中國外貿發展形勢。數據顯示,按美元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達2.68萬億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1.54 萬億美元,同比下降7.5%;進口1.14 萬億美元,同比下降8.2%。貿易順差3964億美元,同比下降5.4%。
《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世界經濟仍然低迷,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總體呈增長低、通脹低、貿易與投資增速低、負債高“三低一高”局面。
近期,世界貿易組織(WTO)將2016 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預測下調至1.7%,這意味著全球貨物貿易增速將連續五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速。
“由于外需市場不景氣,很多企業利潤都在下滑,遇到的困難比較大。”“運去哪”市場部負責人嚴海韜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王曉斌也表示,企業遇到的困難集中在外需萎縮、匯率波動大、生產成本提高、研發創新需要大量資金、產業轉移導致訂單流失等方面,企業生存空間遭到擠壓。
實現外貿回穩向好需多方發力
“今年第四季度外貿數據可能會進一步轉好,實現年初定下的外貿增長目標應該沒問題,但全年外貿實現正增長難度比較大。”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外貿占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貨物進出口大國地位繼續鞏固,質量效益繼續提升,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王曉斌表示,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公司加大創新力度,研發了1:8的全金屬坦克,在發射系統、動力系統、避震系統及聲音模組等方面更加貼近真實坦克,而且融入了互聯網和APP智能操控技術,“可玩性和趣味性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了出口產品競爭力,在第120屆廣交會上取得了很好的參展效果”。
在路上探索的企業不在少數。白明建議,進一步實現外貿回穩向好,企業需發揮主體作用,同時要狠抓外貿政策落實。此外,還應深挖貿易、供給側、需求側潛力:一是進一步激發中韓自貿區、中澳自貿區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對外貿的拉動效應;二是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收獲更多貿易成果;三是進一步增強國內11個自貿試驗區對外貿的帶動作用;四是推動G20杭州峰會成果落實,抓住《貿易便利化協議》生效和信息技術擴容等機遇;五是夯實產業基礎,推動外貿供給側改革,加快產業和貿易融合;六是推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售后服務,開拓國際市場,千方百計擴大總需求。